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58岁村民办幼儿园每天只收一元钱 欠债10万余元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3-12 09:33

    11年前,平顶山市湛河区河滨路街道褚庄村(原曹镇乡褚庄村)村北头苗张路西侧是长势喜人的水稻田;东侧是全村最低处、深有1.5米的一片水洼地,一到下雨天这里便成了村里的“小湖泊”。11年后,西侧庄稼喜人,一到盛夏蛙声一片;而东侧也成了播种希望的地方,两百余名留守儿童的笑声常常从这里飘出。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该村今年58岁的村民刘芹。“我就想给留守的孩子们一个‘家’。”3月1日,记者走近刘芹,感受她对留守儿童的那份爱。

    水洼地上构建“爱心梦”

    2003年,褚庄村及周边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和爷爷奶奶留守在家构成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正是这一年,褚庄小学学前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另谋“去处”的问题。“不少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如果学前班再没了,他们的学前教育问题就真成问题了。”刘芹心里萌生了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家的念头。与刘芹的想法不谋而合,2003年夏,禇庄村委会领导也找到了刘芹,想让她继续把孩子们教下去。

    校址选在哪里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左思右想的刘芹想起了村北头那片“小湖泊”。“这两亩半水洼地原本就是荒地,不如把这里变成校园。”她的想法得了村“两委”会、乡政府的支持,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刘芹开始在这片水洼地上构建起了她的“爱心梦”。

    一砖一瓦校舍情

    解决了校址问题,怎么把这个“小湖泊”填平是个新的难题。正在这时,她有了“新发现”。“那些年,城里有些拉建筑垃圾的车会在夜里悄悄来到农村田间地头的路沟里倾倒建筑垃圾。头天夜里人家刚倒完,第二天她就慌着拉着架子车去挨沟找,生怕有人抢走了这些

    ‘宝贝’。”刘芹的丈夫张遂志这样回忆说,后来有些建筑垃圾就直接倾倒到这里。就这样,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把这个“小湖泊”填平。

    之后,校舍怎么建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孩子他表哥是搞建筑的,俺家老头儿也会泥瓦活儿。孩子他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壮劳力也不少,都喊过来帮忙……”刘芹几乎把能用的亲戚朋友全凑到了一起。此外,两个女儿也被刘芹“任命”为“建筑队伙食长”。“她把对孩子们的爱当成了全家人的事业,都得跟着她一起干。”张遂志伸出了皲裂的双手说。

    24张午休床的记忆

    由于资金不到位,孩子们没有可以休息的场所。2005年,她一边筹借资金建着孩子们的休息室,一边琢磨着咋给孩子们再弄来些午休床。听说市区一所学校要清理一批旧床,她喜出望外,当天就招呼丈夫、大女儿和女婿以及小女儿和儿子6个人拉上3辆架子车,顶着炎炎烈日,从早到晚往返4趟拉回了24张床。幼儿园已办近10年了,每年接收孩子200多名,可时至今日刘芹还欠外债10万余元。“办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不是为了赚钱。”刘芹说。建园之初,刘芹坚持按照“一天一元钱”的标准来收费,这一块钱,还包括了中午孩子们吃饭的费用,算下来,一个学期费用不到200元,直到现在,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每个孩子一学期的平均费用也不过300元。“几乎是公益性质的!”家长张学文感激地说。

    而提起刘芹对孩子们的关爱,家长们更是赞不绝口:“去年秋天俺买个打玉米机,忙着出去赚钱,孩子放刘老师这儿几天,管吃管住没要钱。”学生家长张清彬说。“俺俩口都在市里打工总是回去很晚,最晚的一次都快半夜了,等俺赶到时刘老师已经喂完孩子晚饭、给孩子洗完搂住睡着了。”村民张民回忆道。

    3月1日下午,采访离开时,褚庄幼儿园整齐的校舍很是醒目,紧邻校舍的一条又深又窄的小水沟还依稀能让人联想起11年前这里那片占地两亩多地、深有1.5米的水洼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大河网] [作者:丁需学 李修乐] [编辑:郑克姗]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