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高校招生腐败案件呈多发趋势 自主招生失信于众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3-18 08:36

  漫画:金艳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统计发现,在自主招生公示问题上,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公布了7项内容,包括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毕业中学、语种,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的信息公示,应该包含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所有招生内容,特别是中学学业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评价等。

    近年来,高校招生腐败案件已呈多发趋势,自主招生、补录及调换专业3个环节成为招生腐败重灾区。去年年末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不排除因招生问题”被查一事,让高校招生环节中的腐败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对182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高校招生腐败问题严重。87.7%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就有送钱送礼上大学的情况。受访者中,高校学生占27.3%,学生家长占34.7%,高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占8.7%。

    受访者对自主招生的印象偏负面

    由于大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家住重庆的田师傅格外关注关于高考的信息。招生腐败的各种新闻,让他感到寒心和失望。“对于我们这样经济条件不太好、没什么背景的家庭来说,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但现在这条路也变得越来越窄。部分家长和一些高校招生人员的钱权交易,使得本来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被挤压,社会公平受到严重挑战。”

    老家在江苏盐城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严姝(化名),因为高中时成绩优异并且在数学、物理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3年前被所在中学推荐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最终拿到了高考降2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

    严姝回忆,当时,自主招生中所存在的猫儿腻,在同学中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拿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来说,推荐名单都没有公示,大家都是在推荐结果出来后才知道的。而在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由于评判标准不统一而且缺乏监督,就给各种腐败留下了空间。特别是在艺术、体育特长生自主招生领域,腐败问题更是非常严重。“至于送钱送礼上大学的现象,更不算稀奇。我有一个高中同学,高考成绩与某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差距明显,但最终在家里花了很大一笔钱后,也成功就读该院校。”

    受访者如何看待现在的自主招生?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印象均偏向于负面,依次是 “不公开透明,留下腐败空间”(61.4%),“已经异化成‘看钱看权’招生”(56.7%),“对农村和落后地区考生不公”(43.2%)。仅14.1%的受访者认同“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招生腐败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到这几年,招生腐败问题仍然存在,保送生舞弊事件、加分门、招生门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让公众对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很大异议,对自主招生政策也诟病颇多。目前来看,高校招生腐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受访者认为高校权力缺乏监督是招生腐败首因

    高校招生腐败难治理的原因何在?受访者首选“整个高校权力都缺乏监督”(52.9%),其次是“招生多为暗箱操作”(43.9%),排在第三的是“自主招生只强调自主没有监督”(40.5%)。其他原因有:“一些高校将部分招生名额作为资源交换”(34.7%)、“自主招生等制度设计有问题”(33.5%)、“高校行政化严重”(32.1%)、“个别官员时常干预招生过程”(32.0%)、“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处于过于强势地位”(38.6%)等。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教授指出,高校腐败难治理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益驱动。在自主选拔环节,重点高校会给通过选拔的学生以降数十分的优惠政策。在1分可以超过成千上万人的高考战场上,这样诱人的降分政策无疑会让一些人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钻营。另一方面是权力异化。一些人权力在手,就以权谋私。加之现在的自主招生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以权谋私的风险过小,也助长了日益严重的不正之风。

    “高校招生腐败多发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现在的高校行政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熊丙奇强调,如果高校行政部门不公开透明,现实中并没有办法制约它。他统计发现,在自主招生公示问题上,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公布了7项内容,包括考生的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份、毕业中学、语种,根据这些公示信息,公众根本无法监督。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的信息公示,应该包含不侵犯学生隐私的所有招生内容,特别是中学学业成绩、笔试成绩、面试评价等。

    85.3%的受访者最信任统招统考

    高校招生腐败应该如何治理?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措施分别是:“自主招生等招生过程应公开”(51.3%),“严惩高校招生涉案人员”(50.7%),“加强对整个高校权力的监督”(47.7%)。其他措施还有:“高校行政学术分开,招生过程避免过多行政干预”(42.4%)、“高校内部要建立招生监督机制”(33.6%)、“严格杜绝点招等方式”(29.2%)等。

    关于治理高校招生腐败,张亚群给出三点建议:首先,国外的人才选拔体系是建立在健全的诚信机制之上,在招生环节只要发现一处不实就会一票否决,我国也需要建立这样的人才选拔诚信机制。其次,要建立规范客观科学的评价制度,公开透明、明确统一的标准尤其重要。最后,要建立健全的责任机制,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应该伴随着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一环节,以便责任追溯。

    “不能因为高校招生出现了腐败就只关注招生,其实这是制度的问题,而制度背后,又是行政部门不放权的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招生腐败问题,还是需要高校去行政化。”熊丙奇建议,比如招生事务,就由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订标准,并监督行政部门执行,行政想干涉招生也干涉不了。

    鉴于层出不穷的高校自主招生腐败问题,调查中,76.5%的受访者建议,应该取消一切容易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恢复“裸考”。

    对此,熊丙奇并不认同。他指出,恢复“裸考”,是一种倒退的高考改革,又将恢复计划录取体制。“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是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由此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而目前的自主招生是异化的自主招生,只是给予学校有限的自主权,并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针对自主招生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要取消自主招生,而是要坚定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深入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

    “理想的高校招生是在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实行可信的综合评价。为什么现在推崇‘裸考’的人不少,就是因为现行的综合评价很难令人信服。高校招生,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改革须慎重。”张亚群说。

    在当前的各种高校招生方式中,公众最信任哪种?调查中,“统考统招”的获选率为85.3%,遥遥领先于其他招生方式。“自主招生”的获选率仅为7.3%。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向楠 吴林峰] [编辑:郑克姗]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