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如何让博士生更接地气?读书生涯的最后一堂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3-23 13:20

  如何让博士生更接地气?

  中国政法大学专门为博士生设计了一堂课,以此来告诉学生——记得你是谁。

  “不接地气”“读书读傻了”……作为高等教育的塔顶,博士生群体在被人称羡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尖刺”。在精深的专业学习之外,如何让博士生更接地气?中国政法大学专门为博士生设计了一堂课,也是读书生涯的最后一堂课。通过触摸真实的祖国、真实的生活,告诉学生——记得你是谁。虽然只开展了三年,但是这堂课的效果令人惊讶,并渐渐引起关注。

  装上真正的“中国芯”

  风雪苍茫,远山肃穆,三顶墨绿色的帐篷扎在苍茫的草原深处。白雪压塌了篷布,帐篷门前的两把铁锹立在寒风中,仿佛是在等待着主人归来……中国政法大学2012届的博士生们在这一场景面前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青海原子城221厂第一批建设者在金银滩草原开始基础建设的情景。

  “‘两弹一星’对我来说不再神秘。原子城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第一枚原子弹的诞生过程是怎样的艰辛和不易。”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的渠滢说。

  参观原子城是中国政法大学2012届博士生在学校的“最后一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大2012届的博士生们在原子城纪念碑前重温了入党誓词,誓词一样,但感受已经大不相同。正如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梅毅所说,在这里,他们为自己装上了真正的“中国芯”。

  触摸“心底最深处的中国”

  张会芸、耿佳宁和刘宗珍在国外常常不约而同想起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斋堂镇马兰村。他们都是中国政法大学2013届毕业的博士生,在马兰村上过法大“最后一堂课”。

  对马兰村这堂课,耿佳宁印象最深的是四个字“越来越好”,这是她走访老乡家时,听一位土生土长的马兰村人讲述这里几十年来的发展时,老人总是挂在嘴边的四个字。

  耿佳宁现在意大利罗马大学刑法学专业学习,她说:“当意大利的教授和研究室的外国同学问我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的回答也常常是这四个字——越来越好。”

  之所以常常想起马兰村,是因为在异国他乡生活,爱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正如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的张会芸所说:“美国生活中,我接触到截然不同的生活文化,奇妙的是,爱国情愫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张会芸把马兰村介绍给美国的师友,青山与绿水、质朴的老者厚土情怀……因为“那里是不一样的北京,是我心底最深处的中国。”

  “同学们真的流泪了”

  2011届赴西柏坡“守望传统 神往辉煌”,2012届到青海原子城“旅两弹一星之履效国家脊梁之骁”,2013届在北京门头沟区“体察国情 感受改革 坚定理想圆梦复兴”。革命传统教育与建设传统教育,这个让无数高校思政课老师头疼的内容通过“最后一课”润物无声地潜入学生心底。

  “博士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走出校门时迎面而来的就是社会责任。博士生毕业之前的最后一课,要使炼钢高炉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确保炼出的是一炉优质钢材。”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说。

  3次毕业之旅,其效果让博士生和导师们都“感触颇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真的流泪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朱勇说,“西柏坡的革命传统,原子城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马兰村人艰苦自然环境中的‘越来越好’信念,深深触动了师生们的心灵。我们并不是想搞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是想把这个主题活动作为博士生在学校的最后一堂课,让他们切实了解我们的传统。我相信这对他们往后的人生旅程是有用的。我们打算将这个活动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常态化举措和重要环节长期坚持。”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李玉兰] [编辑:林婧]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