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蔡蔚油画: 热带海岛的另类想象
来源: 人物 作者:陈亚冰 时间:2014-03-24 15:11:20 星期一

 

 蔡蔚近照

 

 《三亚日记·2012-19》

  

《三亚日记·2012-15》

  

《三亚日记·2010-16》

  

《三亚日记·2012-09》

 

 《抽象·2012-32》   

  海南题材的绘画作品,特别是以大海为主题的油画,多写实具象的。这些作品让我们欣赏到大海的辽阔气魄,还有海南清澈见底的水域,洁白的沙滩,以及大海周围环境的热带奇异景观。对于海南的大海,我们最多也就停留于以上的想象。但是,蔡蔚的《三亚日记》、《抽象》两个系列的当代油画作品,却让我们欣赏到了热带海岛的另一番想象,这亦是当代中国生活的精神面貌。

  日前,蔡蔚画展《三亚日记》在三亚今日美术汇开展,引来众多观者与热评。

  故乡,

  追忆的影像

  蔡蔚1966年生于海南三亚。那时的三亚还叫崖县,在海南岛的最南端寂静地等待着,潮起潮落之间,溅起的浪花打在礁石上。直到1984年改名三亚,三亚海滩还是一片荒芜,甚至有坟地坐落,一眼望去几乎没有人烟。

  从小在三亚湾海边长大的蔡蔚,见证了几十年来三亚的变化,在他的记忆里,那时三亚的海滩各种各样的热带植物自由生长,马尾松、野菠萝、仙人掌等野生植物随处可见。白净的沙滩上,小螃蟹、波马鱼和小海贝在打洞,在行走,在做梦,明媚的阳光温暖着每一处角落。宽阔的沙滩、厚厚的防护林,沙白水绿,海滩静谧,大海空旷而宁静,这些自然元素带着一种诗意的气息,深深地烙在蔡蔚的脑海,成为他今后艺术创作中思考与追忆的影像。

  随着慢慢长大,少年、青年,上世纪80年代蔡蔚出岛到郑州轻工业学院读大学,离开了自己生活的这个热带岛屿,这虽然一下子让他扩宽了视野,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比如雪,也认识了很多对他非常友好的同学。但海离他远了,他感到心里空落落的,非常怀念那些躺在沙滩上看书、读诗的日子,“海上明月高悬,四周寂静无人”的景致让他深深着迷。特别是冬天,在冰天雪地的北方,碧海蓝天的家乡更是显得尤其美好。小时候就开始做的画家梦这时候越来越明晰,使他更迫切地希望通过图像去进行表达,还原记忆中家乡的样子。

  弃职求学

  听从画家梦的召唤

  大学毕业后,蔡蔚回到家乡,在银行工作。银行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单位,蔡蔚也像众多的银行职员一样,朝九晚五,开会出差。2001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辞去了工作,北上中央美术学院,到徐悲鸿纪念馆学习,那个画家梦一直在召唤他,他听从了这个召唤。

  在中央美院,他像海绵一样吸取专业绘画知识,读了大量关于美术史的书籍,并得到朱乃正等著名教授的指导,在拥有一定的展示图像的技巧后,他更坚定了自己要通过艺术创作去记录三亚,展示三亚的决心,从北京回来后,他以“三亚日记”为主题,将三亚的过去和现在,海滩上所发生的事和人,还有大海本身,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思考,这一坚持就是十来年。

  2010年开始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使三亚成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热点,大量游客涌进三亚,原来宁静的家乡小城不见了,这种变化,让蔡蔚对家乡产生了一种隔离感、疏离感,他甚至常常感觉自己现在也是“游客”。“虽然我生在三亚长在三亚,但家乡的急速变化促使我变成了一个旁观者,那些在海滩上晒太阳的人,游走的人,我感觉每个人是我,又不是我,这些感觉对《三亚日记》的创作影响还是蛮大的”。“无论怎样,我创作的中心点始终将是三亚的海和人,天和地。三亚这个岛屿城市特有的节奏,快和慢,浓和淡,动和静,明和暗,就是我艺术创作的理由。”曾经,蔡蔚说过这样的话。

  以三亚为母题

  创作系列油画

  蔡蔚对故乡三亚的情感是浓厚的,据常人的经验来说,他更应该像他人那样,对故乡进行温情描述,留下具象的三亚风物。但《三亚日记》系列油画中,给我们明确的标题是“三亚”,真实记录的反而是蔡蔚对新兴旅游胜地三亚城市的漂泊感。系列油画中,因为“三亚”,我们想到了大海,因为“日记”,我们想到了画家是在记录着他对当下三亚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没有具象的大海和人物,没有热带植物,有的是穿着泳衣的人影,不写真,却让人感受到热带给人们的那种暴露、张扬个体的感受。面对这些人物,他们好像兀然从另外一个时空闪移到三亚,还没有等我们眼睛捕捉、定型、显影好,他们又要赶着去另一个地方。它呈现的是一种印象记忆的恍惚,时代速度变化,人的情感的蜻蜓点水式。人不能很好的当时形成、融入背景,进而立体成像,人具有一种漂泊的现代社会宿命感。如果使用摄影机记录一个人的生活,在播放影像时,按下快进按钮,那么被记录的人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大约如蔡蔚观察到的———人在极速中的生活,他的瞬间落脚处的频繁更换,让他可以脱离空间和历史,变为影子在时间中流动。对于旅游者来说,这些情感好接受,但是对于土生土长的人来说,这确是彻底的漂泊。

  《三亚日记》是蔡蔚创作给三亚故乡的名片,它保存了一些现实的附着痕迹。而在《抽象》系列油画中,画如标题,不依附现实物件,所有的管状生物都是光滑、蠕动、柔软,像是某种纤体的动物,却找不到它们的尾巴和头,没有方向。那些生物在明亮之下没有方向倾向,画面中生物,是画家所表现的一种自由,丰足。这系列油画的疆域空间,可以想象为大海、河流、血管,甚至是暗夜,任意一幅画是其他画的延伸———因为它们运动,让它们必然要图片画框所限制。但是,它们又不紊乱,也就是不紧张,或者说它们已经疲倦了,所以才显得不紧张?无限空间、缺少方向感以及画面的“动”感,是《抽象》系列油画的最大特征。

  在画展的间隙,蔡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他所要表达的是人的存在状态,这个存在状态包含着人性的内核。在他看来,人性最原始的部分其中就有植物性和动物性,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些也不会消失。他希望在自己的创作中,能打通人性、植物性和动物性,让它们呈现出自然和本质的面貌。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就是多纬度重叠和分离。“原创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我的作品来自于我的生命体验和对世界的个人感受力,我力求它们具有不可替代性。”蔡蔚表示。

  在西方美术史上的未来主义,以“动”来塑造了人类在时间中对未来生活的想象,那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心、激情。然而蔡蔚给我们的,不是这种狂热的想象。他的油画充满了强烈的历史性的反思———《三亚日记》是一种“闪动”,人和环境的关系处在一种瞬间停留的痕迹;《抽象》是“蠕动”、“游动”,管状生物,在空间中的自由、有序的动,这是一种本能运动的想象。这两者的动感,投射给我们的是漂泊经验,它们互为表里的呈现、诠释了画家对中国现代生活的理解。

  艺术家档案

  蔡蔚,1966年生,三亚人。2001年-200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纪念馆学习。主要创作有《三亚日记》、《抽象》、《三亚记忆》等系列油画作品。近年主要参展经历:2012年杭州当代艺术博览会中国抽象艺术邀请展;杭州(远东)欧亚艺术盛典中国海口邀请展;2010年广东海南两地油画名家写生作品展;2009年新加坡《海南·故乡的太阳》美术摄影作品展等等。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