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我)是一个开朗自信额(的)女孩,童鞋(同学)们都很喜欢偶(我)……”日前,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拍砖”、“偶”、“盆友”、“鸭梨山大”等网络词语成了不少中小学生作文中的“大爱”,连小学生都会在作文中感叹“神马都是浮云”。面对网络词语在作文中的频频出现,大家应该如何对待它?学生在使用时是何心态?老师对此有何看法?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专家建议:规范母语应疏堵结合
网络语言频频出现
“偶(我)喜欢宅,没事织个围脖(微博),跟童鞋(同学)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候要多一些。……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偶(我)终于发现,我只是打酱油(路过)的。”这是网络上盛传的某高一学生一篇作文中的句子 ,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只是网络语言频频出现。数了一下,一篇800多字的作文中竟出现了12次网络语言。
走访中,记者发现,像这样的作文在海口的中小学的作文中也时常出现。海口二十五小毕业班语文老师谢老师向记者解读道,现在的校园里“90后”、“00后”是主要群体,这些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在接受着网络给其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网络语言出现在作文中便是其体现之一。除了网络用语,像“今天天气好好好好哦”、“人家喜欢这样子啦”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也是现在学生喜欢用的。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谢老师都会用红笔圈出来,旁边打上问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高三学生努力抵制
记者对受访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表示无所谓。高二学生陈诚表示,现在连网络语言都不懂,那就真的“悲催”了。他认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如果连时下最火爆、最流行的网络语言都不懂的话,如何适应这个社会?
与此相反的,也有不少学生对此持反对态度,尤其是高三学生。海南中学高三学生小方说:“平时在交流中我们也使用网络语言,但在作文中我们都不会用,因为高考作文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是要扣分的。”小方告诉记者,进入高三以来,大家都很重视学习成绩,老师也不止一次讲过作文中不能出现网络语言,因此几乎没有同学会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规范母语疏堵结合
“不让大家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为了捍卫母语的纯洁。学会规范使用母语,应该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谢老师表示,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并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没有被认同的网络语言,势必会影响作文得分,会吃亏的。
走访中,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持反对意见,他们表示,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是其构词赋义的随意性、交流简便、灵活无规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快餐文化”。它自然会被传统语言自觉排斥,但在“快餐时代”也成传统、“快餐文化”也渐成正统的大背景下,传统语言也会在排斥中接纳,保守迟缓地包容。
相关链接:
“2013十大网络用语”出炉:土豪、中国大妈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