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清华教授:院士制度已经变成了论功行赏的制度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4-11 09:10

    历经3年时间4次请辞,88岁的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前不久终于获得学校同意,辞去“资深教授”的头衔和所有待遇,成为中国社科界中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人文社科领域未设院士头衔,很多资深教授的待遇参照两院院士标准—编者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写道,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3113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4.9%的受访者希望尽快建立院士荣休退出制度,89.0%的受访者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像章开沅这种勇于放弃既得利益的精神。

    “院士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和名利挂钩得太过直接”

    调查显示,仅40.3%的受访者对现在院士群体的印象较好,44.4%的受访者印象一般,12.5%的受访者对院士的印象很差。

    “这不是院士应该有的社会形象。院士本是最高的学术荣誉称号,但现在却成为‘学霸’、‘既得利益者’的代名词,这是社会的悲哀,学术的悲哀,也是院士群体的悲哀。”北京某高校研二学生李洪涛直言。

    浙江理工大学大三学生郭子健说,院士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本身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但现在有的院士造假、科研“克隆”,这让他们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出现问题的主因,是我们给院士这一称号附上了太多的光环,院士们承载了太多不必要的负担和利益瓜葛,这都是院士制度病态的表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阳教授认为,我国院士制度在历史上起到过好的作用,例如鼓励了一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风气。但是,现在的院士制度已经变成论功行赏的制度,与名利直接挂钩,完全起不到鼓励科学创新的作用。院士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院士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和名利挂钩得太过直接。评了院士后,他还能作出多少创造性贡献,对所在学科、所在学校有多少提高作用,则没多少人关心。”王晓阳说。

    当前院士制度的问题有哪些?调查中,75.2%的受访者直言容易被利益集团捆绑,65.5%的受访者认为会引发学术、科研功利化,48.1%的受访者指出会造就“学霸”垄断资源,51.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必要的竞争和压力,43.1%的受访者担心挤压了青年人的发展机会。

    “在中国只要是院士就会有丰厚待遇,没人追究其科学创造力。这是非常糟糕的风气。”

    厦门大学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王洪才发现,现有的院士制度挤压了青年人的发展。“我了解到很多青年教师,必须得依附一个‘大佬’才能拿到科研项目,不然好多事不能做。这严重影响了青年人做科研的热忱。”

    他认同尽快建立院士退休与退出机制。“有的人霸占着院士这个位置,其实已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符合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

    王晓阳曾采访过美国霍布金斯大学的校长,该校长告诉他,他们学校有些院士甚至诺贝尔奖得主,得不到任何科研经费。因为这些院士年纪大了,没有新的思想、新的研究,反而拿不到科研经费。“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这只要是院士就会有很丰厚的待遇,完全没人去追究其科学创造力。这是非常糟糕的风气。”

    “我们现在的科研激励机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激励机制,等到人功成名就后才给鼓励,而最有创新力的年轻人反而得不到资助。中国科研经费制度需要改革,要激励有创新潜力的年轻人。”王晓阳说。

    公众对院士制度改革有何期待?调查中,84.9%的受访者希望尽快建立院士荣休退出制度,69.5%的受访者认为应剥离附着于院士称号的不当物质利益,69.4%的受访者建议打破院士终身制,62.8%的受访者建议院士去行政化,62.2%的受访者希望院士评选制度更严格,43.2%的受访者期待建立院士各种行政、学术职务的管理机制。

    “阻碍院士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院士们被重重利益所包围。”王洪才说,院士本来只是一个学术荣誉称号,但现在这个称号上负载了太多利益。应该把一些不应当的利益从院士称号上剥离出去。

    应该把哪些利益从院士称号上剥离出去?调查中,74.3%的受访者首选“巨大的行政权力”,其次是“相当于副部级的待遇”(57.8%),第三是“安家费等各种名目的巨额奖金”(50.2%)。其他还有:“各种兼职机会”(48.7%),“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决定权”(46.9%),“对课题、职称的裁判权”(44.9%),“地方发放的院士津贴”(39.9%),“国家规定的院士津贴”(31.5%)等。仅1.2%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剥离利益。

    对于院士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直言,应当打破院士评选垄断、封闭的状态,使得院士评选更加开放。“如果出现学术不端,应随时终止院士资格,进入‘黑名单’。院士应当严格自律,业界学者、公众都可以对院士进行监督举报。”

    “当院士们能够自律自省的时候,改革目标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院士制度改革的阻力有哪些?调查中,46.7%的受访者认为阻力来自部分院士被单位甚至一个地方的利益捆绑,3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院士不愿放弃既得利益,21.4%的受访者指出是因为国家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院士制度改革的阻力,来自原来制度所培育的利益集团。比如一些院士以及他们所在的学校、机构会不高兴。” 刘俊海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很多院士们实际上是高风亮节的,他们也在主张改革。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章开沅这种勇于放弃既得利益的精神值得鼓励。”王晓阳表示,如今有的院士看清了制度本身的问题,也算是既得利益者的觉醒,能够更加透彻反思整个制度的设计。

    调查中,85.6%的受访者期待院士们做出表率,放弃既得利益推动制度变革。89.0%的受访者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勇于放弃既得利益的精神。

    王洪才说,改革需要从院士自身做起。院士们要明白什么事不能做,什么利益不能要,不能被外界吹着捧着就头脑发昏。“院士们要让人感觉到是值得敬仰的,能引导社会风气的。当院士们能够自律自省的时候,改革目标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相关链接:

辞退“烟草院士”不能仅靠自愿
中科院院士:现在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没区别
世界各国院士遴选,最看重啥?院士权威性如何保障
工程院院士王梦恕:2.66万亿铁路负债并不高
我们的院士先生相当于以前的什么呢?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黄冲 孙庆玲 黄倩殷] [编辑:陈莹]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