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富荣正制作贝雕画作品。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创业故事
在机场月薪三四千的稳定工作,或者在阴暗厂房里从负债开始创业。面对这两样选择,海口的90后小伙子詹富荣,毫不犹豫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理由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理由。今天,在詹富荣的带领下,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他的厂房。这个临时搭建在城郊的300多平方米厂房,是詹富荣与同伴各自找家里借债投资建起来的。他说这里很安静适合创作。
詹富荣受父亲影响,从小迷恋画画,后来为了高考放弃了美术学习,考上了三亚航空学院。毕业后,詹富荣进入机场工作。那是一份令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一份贝雕画的招生简章就让詹富荣动摇了。2011年,海南省技师学院的前身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开设了贝雕画手工艺系,培养贝雕画工艺方面的实用人才,以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端旅游工艺美术产品的需要。
詹富荣毅然放弃了机场的工作,报名参加了贝雕画手工艺的培训学习。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加上从小打下的良好美术功底,詹富荣贝雕画技艺突飞猛进。一年多的学习后,2012年,詹富荣与兴趣相投的大学舍友赖俊平,加上初中同学王帅一起创业。
“我们要靠海吃海,贝雕画前景无限。”詹富荣与伙伴们的创业梦想得到了家人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他们怀揣着从亲人朋友处筹借来的三十多万元,注册了公司,并在城郊租到一块荒地,盖起了厂房。
詹富荣与他的伙伴们一起动手,分工合作。这里的条件非常简陋,没有音乐没有游戏,陪伴他们的除了厂房里机器打磨贝壳的嘈杂声,就是狗的叫声,但是他们低头加工贝雕画的身影,安静而坚定。除了在厂房里忍受寂寞,专心雕琢。詹富荣还需要与同伴一起,到琼海潭门镇等地去选择贝壳原料,还要学会与物流公司打交道,学会到海口各大工艺品市场去谈判……度过创业开始的艰难时光,他们的产品很快受欢迎。创业第一年,他年终奖就分得了两万多元,而平时每人还有几千元工资。
在阴暗厂房的简陋货架上,记者看到,在贝雕画作品里,詹富荣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雕塑的挺拔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詹富荣说,过去,海南的许多贝壳,都被当作废物丢弃了,而现在,贝壳成了制作贝雕画的原材料,变废为宝。作为一名海南人,他很庆幸,选择了将自己的青春与贝雕画结缘,希望能用自己的青春在贝壳上雕刻出灿烂的梦想。
(本报海口4月14日讯)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