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18日出台。政策的关键词是取消“共建”、学籍监控、计划管理。这套“立体”政策设计了一个复杂体系,旨在织起招生权力的“笼子”,扩大“名校”学位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
然而,这套办法能否终结“权力择校”,让大部分孩子有公平的机会升入优质小学、初中?一些教育专家表示仍需观察。
校长权力削弱 “共建”将被取消
根据新政策,今年北京市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取消广为诟病的“共建生”招生方式,迈出改革一大步。
“‘共建生’作为历史产物,随着政府对教育保障作用增强,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应该取消。这将为更多学生提供进入优质学校学习的机会。”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
为了保证过程透明,北京市将启用小学和初中两个入学服务系统,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
这两个系统进行网上信息采集,为每个学生标定属性。每个孩子按照政策就近去哪所学校,一目了然。学生的流动都可以在学籍系统里面看到,不正常的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都能够进行监控,有据可查。
今年起,招生蛋糕多大、如何切分不再由校长说了算,而是实行计划管理。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
这套办法实施后,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在监控当中。校长不能再私招“借读生”了,因为没有学籍,就没法纳入升学服务系统。校长的权力被削弱的同时,各级教委也没有绝对的特权去操作。
扩大优质资源 名校学位倍增
取消共建、学籍监控、计划管理,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但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好学”,还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均衡问题。
北京要求在城乡新区建设一体化学校,同时通过一体化办学、教育集团、九年一贯制等方式,让“名校”带弱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比如东城区将通过深度联盟校、建立九年一贯制实验校等途径,在未来5-7年,全区优质学校将增长33所,扩大优质教育学位6450个。西城区将建设11个学区,涵盖15个教育集团,通过撤并19所小学,扩大教育集团覆盖面。其中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将合并涭水河小学、长安小学等6所小学,合并后的实验二小教育集团,学位数有望增长一倍以上。
“这种合并不是简单地联合。办学单元内,校长教师、课程、考试评价等统一管理、有效流动,共同向优质迈进。”李奕说。
改革大刀阔斧 均衡仍需努力
北京小升初取消考试以来,因为入学规则乱、执行难等问题,催生了一系列畸形现象:庞大的中小学培训市场;“专职陪读”小升初母亲;“占坑班”“点招”敛财骗局等等。小升初似乎已经成为教育“毒瘤”,让家长心力交瘁,学生不堪重负。
此次政策出台受到各方关注。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说,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比较注重效率,形成了学校之间的差别。现在把关注点集中到促进教育公平上来,让一般的学校都变成好学校,有利于教育均衡。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理事长刘永胜认为,教育综合改革当中,最容易突破的是小升初。北京市教委近半年来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在全市倡导学区制有利于教育公平。
一位家长说,取消共建招生之后,还需要防范原来的“共建生”转向其他择校途径。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此次政策针对招生过程不透明、校长权力过大等问题“有的放矢”,但改革效果尚需实践检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政策让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相对模糊了,还应该配套一些教学管理的措施,让教师、学校之间更好地配合。
相关链接:
全国200所院校齐聚潍坊共建生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