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工业尾气直接排放后会给空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而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攻关多年的一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可以将其变废为宝制造出重要的化工产品。更为神奇的是,这项技术还可以通过调节温度使同一装置在生产两种不同的化工产品间灵活切换,“想啥变啥”。
记者18日从天津大学了解到,采用该技术建设的中国国内首套千吨级黄磷尾气制乙二醇/乙醇中试装置,近日在贵州建成投产,并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
据了解,中国的黄磷产能约占全球85%,每年排放数十亿立方米的黄磷尾气,如不能充分治理和回收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此次在贵州建成千吨级黄磷尾气制乙二醇/乙醇中试装置由天津大学与国内最大的黄磷生产企业贵州鑫晨煤化工集团公司合作建设,同时双方在此基础上建设的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年产3万吨乙二醇项目也已开工,将于明年正式投用。
参与该项目的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成员赵玉军副教授介绍,除黄磷尾气外,中国规模巨大的焦化、氯碱等产业的工业尾气也可以运用该技术进行回收利用。
赵玉军说,最初的技术研发是着眼于生产乙二醇,但研究中发现通过调变工艺条件也可以生产出乙醇;如果将来乙二醇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采用该技术及时调整为生产乙醇将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于是我们不断努力,研发出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加氢催化剂,实现了这一‘灵活切换’在产业化中的应用。”
“乙醇即俗称的‘酒精’,乙二醇则是生产溶剂、防冻剂及合成涤纶等的化工原料。”赵玉军告诉记者,该装置通过调节温度,可分别在加氢温度200℃、270℃进行切换,生产出乙二醇和乙醇两种不同的重要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了市场风险。
赵玉军说,生产企业通过该技术不仅能对工业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还能够新增经济效益,这对于促进国内工业尾气的治理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他指出,这次在贵州成功建成千吨级企业装置,是该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将有力推动国内工业尾气的综合利用,改善环境与空气质量。同时该技术未来还将着力推广至以煤炭为原料生产乙二醇/乙醇这两种大宗化学品,从而替代部分石油进口,具有重要能源战略意义。(完)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搭“帐篷村”迎新 纸帐篷亮相
天津大学收藏学生优秀笔记成为校史资料
天津大学新生做93年前北洋大学试卷 直呼被考倒
汉柏联合天津大学成立首家企业级“应用数学实验室”
东北“保安哥”天津大学报到 称有读研打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