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兴小学人去楼空。见习记者 陈元才摄
海口集兴小学废弃两年,满地狼藉,空荡荡的。见习记者 陈元才摄
集兴小学人去楼空。
核心提示
一个班级里六七十人,甚至超过百人,一所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甚至高达数千人。如今在海口以及部分市县的城区,“超级校”、“超级班”现象并不鲜见;与之相对的是,近年来农村小学则正经历着“撤校并点”,因为学生人数减少,不少农村小学纷纷并入镇区的中心小学,原来位于村里的校舍闲置下来,成为“空心校”。
城区“超级校”,农村“空心校”,反映出当前我省城乡教育的失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就地就业、就地入学,因此,填平城乡教育沟壑,很是紧迫。
海口集兴小学废弃两年,满地狼藉,空荡荡的。
府城第一校“长大”的烦恼
学生转身都难老师被限讲台
四(5)班83人、五(8)班81人……海口市琼山第一小学这个学期的最新学生统计人数显示:全校东、西两个校区85个班共计5728人,平均每个班67人,其中六个班的人数超过了80人,琼山第一小学堪为“府城第一校”。
4月8日下午,记者在琼山第一小学五(8)班看到,教室里一共排列了10排课桌,第一排的五张课桌的中间三张完全“包围”了教师的讲台。最后一排的课桌摆放之后,教室的后门打开后就无法再关上。
因为班上的同学多,记者注意到,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用上了麦克风。课桌前后左右之间几乎没有间距,学生扭转身体都难,上课的老师被“局限”在讲台上,根本无法下来巡堂。
班级人数多,学校规模大,考验的不仅仅是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授课。琼山第一小学副校长吴钟明介绍说,每逢学期开始,学校的排课就要多费思量。“按照校园里的运动场条件,最多可供6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排到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早上的第一节课都排上了体育课。”
说起学校的超大规模,琼山第一小学校长朱奎雄说,首先学校的招生片区是府城传统人口密集区,户籍居民基数较大;其次,在实行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之后,学校要接纳这部分学生的。其中秀英区、美兰区辖区内的部分乡镇务工人员,习惯将孩子送来该校读书。
为了缓解“超大班额”,学校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逐年增加班级数,到现在班级数量已变得十分“庞大”:一年级21个班,二年级18个班,三年级14个班,四年级12个班,五年级12个班,六年级10个班。最近六年,琼山第一小学的班级数翻了一番。
不过,今年秋季招生时,琼山第一小学增加班级数量的办法遭遇“硬件卡壳”:六年级毕业10个班,假如今年秋季要保持招生21个班,那么其他的11间教室从哪里来。据了解,几年来,因为增加班级,学校里能腾出来的房子几乎已全部做了教室。
琼山第一小学曾是府城的佼佼者,如今却面临着“规模壮大之困”。以去年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测为例,学校千名左右的毕业生中,只有57名学生成绩达到了3A,这个数量在琼山辖区内少于琼山第五小学(73人)、琼山第二小学(72人),而这两所小学的在校生总人数少于琼山第一小学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