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形容学校是洁白的象牙塔。但现实里,象牙塔也并非一尘不染。
浙江衢州学院的徐教授,就是搅浑一池春水的那粒沙子。他本来是一名讲师。在原来的学校评副教授、教授,你懂的。按资排辈,十多年过去了,还没轮上他。
满腔才学换不来一纸职称,徐老师不甘心,动了歪心思。他花三万块买了个假职称,然后,成功以教授身份应聘到了浙江衢州学院。
8年的教授当的顺风顺水,书教的不错,论文课题也样样达标。就在学校、学生的一片满意中。突然,教改了。纸包不住火。徐老师露馅了。被揭发后,他又自以为聪明的和妻子假离婚并佯装已“移居美国”。结果,还是被法院判令退还衢州学院各种工资差额共计49万元。
颜面扫地的徐老师答辩说:我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理应取得相应报酬。但学校却说:你欺骗了我。我招聘书上写了,要教授。
晚高峰点评:
徐老师终于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跳梁小丑,更何况,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没有资格为人师表。对徐老师,只能说,您自作自受。
可是,别忘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说徐老师是那个歪出去的下梁,那上梁呢?
在教师这么重视实践能力的行当中,职称,到底算是神马正常的存在。
以徐老师为例,他的专业能力,想来毫无瑕疵。要不然,也不至于8年教授,那么受人爱戴。他缺的,就是那么一张证书吗?
再问学校?你求仁得仁。难道校方敢说,我要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一张职称吗?
再问教育主管部门,当一张所谓的能力证书已经证明不了能力,反而成了这一能力的束缚,那么它,还有必要存在吗?
相关链接:
男子买假教授职称入高校 事败后闪电离婚净身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