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人数从5年前的60人到去年的近400人,涨了6倍还多,人数太多我们只能分两次进行入学考试。”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国际部主任卢建利透露的这个数据引起了公众关注。报名人数5年涨6倍,国际班的火爆由此可见一斑。
“国际班热”的背后
严虹(化名)为孩子选的是深圳一所学校的国际班。“她学习成绩并不拔尖,想通过高考考上国内名校并不容易。在看过这所学校的教材后, 感觉这里的课程更适合孩子。成绩好的话,将来还有希望入读英国的名校。”正是与严虹持类似观点的家长和孩子的教育需求,催生了近年来的“国际班热”。
宁波诺丁汉大学华长慧教授的判断也从宏观层面佐证了“国际班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始于高等教育,今天正在向高中段教育延伸。”
日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4年该市国际课程班(含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招生计划,此次共有22所高中的国际课程班参与招生,总计招生1801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从2009到2013年的5年间,北京市公立高中所开设的国际班增加了16个,其增幅超过了2.5倍。就在去年5月,《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也提出,成都将支持学校办好国际部,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撰文表示,国际班受追捧是“留学热”带来的结果。但与前些年出国读研的学生不同,高中国际班的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就定下了去国外上大学的目标。“国际班热的一大关键因素,是一些家长和学生本人在多重压力下,对在国内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信心不足,转而把视线投向国外。”
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高中国际班规模不断增大,是多元化教育需求的一种体现。但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安排不协调、收费高的问题也时有曝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国际班”发展可谓参差不齐。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高中国际班”,全国各地的招生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在众多信息中找到合规合法又合适自己的国际班,是令家长和学生头疼的事。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的介绍,目前高中阶段的涉外办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二是中外合作项目或机构,目前经过各省审批报教育部备案的仅90个;三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设“课程改革实验班”以及学校自行设立的“国际部”。
在生建学看来,前两种形式是合法的,但第三种形式引进部分国外课程,进行“预科教育”,是打“擦边球”。这类课程通常是按地方课程改革实验批准办学的,收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此外,各国际班的课程体系并不一样, 比如英国高中课程(A-LEVEL),有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还有国际预科证书课程(IB)等等……无疑更增加了家长和学生选择的难度。“首先家长要对这些课程体系进行详细了解比较,不能只通过学校的招生广告来判断;其次,孩子进入国际班,意味着要面对与传统公立教育不同的学习方法,这就要评估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应。”严虹说。
教育国际化非留学预科化
伴随着“国际班热”,也出现了收费过高、缺乏监管、公立学校国际班利用公办学校的资源发展国际班,占用了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资源等质疑之声。
其实,对于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部”和“出国班”,在去年教育部就表示,将对其进行规范,对符合条件能够转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在教育部备案后依法合规办学,对不依法不合规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今年4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2014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强调加强普通高中涉外办学收费行为监管。公办普通高中单方面引进国际课程,以课程改革实验班等名义举办“国际班”、“国际部”的,所需费用纳入学校办学经费成本核算,不得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
在此背景下,各地开设“洋高中”的步伐出现放缓的迹象。以北京为例,在今年中考招生中,将对目前公办高中、部分民办学校开设的20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收费、招生面试、课程开设等进行进一步规范。今年不再审批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将保持稳定。
不少家长认为,送孩子入读国际班就是为了将来能进入国外名校。相关教育专家指出,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教育国际化绝非留学预科化。
教育部也明确表示,普通高中阶段要围绕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教育目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相关链接:
海南中高考服务公益活动启动 9项目活动助力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