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艺术与收藏
熔秦铸汉 笔染云烟 追记著名书法篆刻家李元茂先生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卓凡 时间:2014-05-12 08:46:37 星期一

 

 李元茂生前照

 

 李元茂篆刻作品

  

李元茂书法作品

 

 李元茂书法作品    

  由海南省文体厅、山西省文联主办,海南省博物馆承办的“李元茂书法篆刻暨捐赠作品展”将于近日开展。李元茂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文物鉴定专家,于1991年从山西调任海南,曾任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名誉馆长,为海南文博事业发展做过出一定贡献。值此先生逝世两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誌怀念。

  幼承家学  转益多师

  李元茂(1944———2012),字文侯,号奎霖,生于山西太原,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为当地有名的金石碑版鉴赏家,三叔祖父李本富为民国时期孔祥熙的书画、古物鉴定专职人员,父亲也擅长金石书画。在浓郁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下,李元茂很小就接触了金石书画及鉴定等方面的知识,这为他日后从事文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元茂10岁时,随母亲到当地老中医宁绍武先生处看病,见到墙壁上挂着的书画入了迷,在其母亲的要求下便拜宁先生为师,并遵师嘱用三个月的时间抄录了《说文解字》九千余字的字例。10岁的孩子能够沉下心来做这些枯燥而乏味的功课,让熟悉的人都对李元茂刮目相看,认定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李元茂随宁绍武学习两年后,经宁先生介绍,又先后拜文物鉴定家高寿田先生、书法篆刻家郭伯英先生为师,学习古书画鉴定及书画篆刻。从那时候起,他已立志将对书画篆刻艺术的追求当作终身的职业。

  1973年,李元茂调山西美术院工作,结识了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张颔先生,拜其门下学习古文字学及考据学,获益匪浅,书艺大进。后来又曾随崔耀南先生研究老子及佛学,从“道法自然”中感悟审美情趣,并运用于习字、治印与鉴定中,使“目鉴”的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在山西省有关领导的支持及同道友好的协助下,李元茂创办了山西省金石书道研究所,任首任所长。1991年,李元茂调至海南省博物馆工作时,已是国内知名的书法篆刻家。

  海南唯一的西泠印社社员

  2003年,在杭州西泠印社百年大庆之际,经众多名家推荐,李元茂加入了这个国内最著名的印社,成为海南唯一的社员。西泠印社是公认的国内最高水平的印社,入社的条件极为严格,成立一百年来,仅有400多位社员,而在世的仅有200来位。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充分体现了业界对李元茂的篆刻水平的肯定和推崇。

  国内众多名家高手,均对李元茂的艺术成就评价颇高。他的老师张颔评价他:“篆刻刀笔自如,极具周秦汉之金石韵味;书法精篆隶小楷,行笔洒脱,气象沉雄,别具意趣”;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的评价是:“精于鉴定,在书画真伪鉴定方面独树一帜,并有专著问世,是一个擅长操作实践又有理论功底的双栖型专家”;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童衍方评价李元茂的篆书“驾轻就熟,时出新意”;等等。

  转益多师,让李元茂辗转于艺术与学术之间,涉足多种艺术领域,形成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加上治学严谨,刻苦务实,故对所涉及的领域无不得心应手,造诣深厚。学术上,他的金石学、文字学、考据学,功底扎实,学有所成;艺术上,他广采博引,融会贯通,自出新意。他的书法,以草势入篆,自成一格,号为“草篆”;他的篆刻,结体险峻,用刀苍劲;他的鉴定,有理有据,立论谨严,切中肯綮;他的文物修复,修新如旧,手法老道。海南省博物馆曾收入一幅明代画卷,入馆时损毁严重,几成碎片,李元茂花费数月时间进行修复,完成后人们仔细端详画面,完全看不出修复的痕迹。

  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林尤葵,与李元茂同在海南书协任职,有过较多交往。他对李元茂的艺术成就了解很深,评价很高。他认为,先生的篆刻熔古玺、秦汉印为一炉,于明清诸大家亦多撷取,结体险峻奇谲,用刀苍劲简古,其书法精篆隶小楷,于篆书成就尤著。中年以前他的小篆应规入矩,一丝不苟,深得秦小篆精括整饬之妙。晚年以行草笔法入篆书,行笔沉雄而洒脱,仿佛凤凰涅槃,面目为之一变,别具意趣,独创一格。

  长者谆谆有君子之风

  李元茂虽然名高誉重,但为人谦逊,毫无架子,深有古君子之风。他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退而不休,热忱参加省书协组织的各种活动,对普及书法不遗余力。他在篆刻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对印学同行毫不轻视,总是平等坦诚交流,对后学晚辈则奖掖有加。林尤葵在接受我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件事:他曾请李元茂为他刻一闲章“无为而无不为”,先生取甲骨文字为之,布局巧妙,挥刀如笔,极具金石韵味,且在边款一一刊刻每一个字的来源,取自何器皿等,足见其渊博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林尤葵感叹说,他原想向李先生当面讨教其晚年篆书变法的缘由,但一直没有机会。2012年初他曾与其相晤,见其精神矍铄,很是高兴,岂料几个月后忽然收到先生去世的噩耗,令人难于置信。斯人已逝,无缘追问,令人嘘唏。

  我与李元茂先生亦曾有一面之缘,亲身感受了先生的长者之风。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对李元茂先生的书法非常佩服,很想当面请教一二,但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在一位朋友的热心介绍下,终于得以进入先生的徐徐斋,当面请益,遂了心愿。李先生长者谆谆,和蔼可亲,对于我这个书法初学者所提的一些粗浅问题不以为杵,耐心解答,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心得,让我深受启发。我清晰地记得一个细节:李先生说着说着,突然站起身,说了一句“你跟我来”,就走到他写字的书案旁边,我一时没有明白先生的意思,站起来一头雾水地走到跟前。先生拿起一支毛笔,说:“你握一下。”我恍然大悟,原来先生是要亲手示范执笔法。执笔法是学习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执笔法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笔法的形成。但如何执笔才算正确,历来聚讼纷纭。我的习惯是五指执笔,就按平常写字的姿势握了一下,先生说“这样不对”,然后给我示范了三指执笔法,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紧笔杆,运肘运腕,如此如此。先生说这样握,才能指实掌虚,力到笔尖,挥洒自如。这方法是从他的老师、著名古文字学专家张颔那里传下来的。我后来知道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拨镫法”。我有幸得授此法,可谓不虚此行。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鉴宝有术声名鹊起

  作为一名精通金石书画、考据鉴定、文物修复的艺术通才,李元茂在国内书坛、印坛、文博界中具有一定影响,是备受称道的名家、名眼。他曾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贴专家。曾担任过中国央视《鉴宝》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书画鉴定专家,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海南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文物鉴定专家组成员,山西省文物鉴定组顾问。从这一连串的职务和头衔中,人们不难了解李元茂的艺术成就和在中国鉴宝界的地位。

  李元茂退休后受邀央视《鉴宝》栏目当鉴宝专家。由于他学识深厚,眼力高绝,在鉴定中广征博引,深入浅出,每言必中,所以深受观众欢迎,声名鹊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先后担任了多家机构的鉴定专家,来往于全国各地,为文物鉴定出力。可惜,正当先生的事业渐入佳境之时,2012年10月,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先生乘鹤西去,留下了许多未了的心愿,也给众多文物藏友、鉴宝爱好者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编辑:李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