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亲历者讲述湖南高考改革:1991年起三年三改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5-22 15:35

1992年攸县东山学校理科25班段考成绩表。图/易威寰提供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湖南高考改革次数并不少见,但最终命运各异。上一次影响最大的改革,当属1991年“三南改革”。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易威寰是这场改革的亲历者。“三南改革”进行两年便被废止,但它却改变了当时一些考生的命运。

    今年,从国家到湖南,都提出了高考重大变革的前奏。这次变革,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在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师办公室,易威寰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捧出一张泛黄的纸展示给记者。这是一张“1992年攸县东山学校理科25班段考成绩表”。

    1992年9月,易威寰和他的同学们来到攸县东山学校理科补习班,开始他们人生的又一次高考补习。1991年,易威寰高中应届毕业,这一年,湖南高考启动“三南改革”模式,他落榜,然后补习,再度落榜。

    这张班级成绩表上,易威寰的名字赫然在列,排名第五。“当时老师估计我考个大学应该是没问题的”,他凝视良久。这一刻,他似乎回到了18岁那年的高考时光。

    一夜之间,高考的模式变了

    1990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的通知》公布,三南改革启动。湖南、海南、云南三省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类,每类只考4门。

    1990年10月下旬的某日。已在攸县一中高三理科136班学习了2个月的易威寰突然感觉到,“高考上榜”充满了变数。

    这一天离高考只有不到9个月,攸县一中突然宣布高三学生重新分班,理由是国家对湖南高考实行改革,过去的文理科两组现在要变成“4×4”。

    1990年10月18日,《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的通知》正式公布,对湖南、海南和云南提出“4×4”方案,目的是改变现行高考中考试科目偏多,而有些科目与学生入学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但在决定考生能否入学时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弊端。

    很快大家明白了这场被称为“三南改革”的试验要干什么:湖南、海南、云南三省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文史、理工、医农和地矿四类,每类只考4门。文史考语文、外语、历史和政治,理工考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医农考数学、外语、生物、化学,地矿考语文、数学、外语和地理。

    很多同学开始欢呼,易威寰也是其中一个。文科出类拔萃而数理化较差的考生,可以不眨眼地选择第一组文史类;而文科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差而理科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报考第三组医农类实现大学梦。

    易威寰对物理课不感兴趣,语文也勉为其难。没想到这次居然可以不考语文和物理,他怎会不兴奋——偏科的学生升学更加有望啊。他选择就读医农班。

    136班成绩排名靠前的谭志刚也选择进了医农班,而化学成绩最好的刘祖宜选择了理工班。

    易威寰和谭志刚在同一个班。当年136班班主任易晓峰回忆,如果高考模式按文科理科两组不改,谭志刚考个重点本科似乎没有太多疑问;而易威寰的成绩处于25名前,只要不出意外,考大学是没问题的。

    1991年8月份,高考放榜,138、139两个医农班仅有8人上线,包括两个被录取的体育特长生在内全部都是大专。“这跟当时估计一个班考上二三十人相差很大,公认可以考上重点大学的谭志刚也才勉强上线,让人大跌眼镜。”易威寰说。

    当年攸县一中高三有6个班,每班有60人左右。易晓峰说,当时学校集中了全县最优质的生源,高考升学率为40%左右,全校考上大学的人数应该在140人左右,“但当年医农班考取的人数非常少,远低于40%的升学率”。

    刘祖宜认为这次自己落榜很正常:理工组考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最强项的化学没了,失败是必然的。

    选择进补习班复读一年,来年再参加高考,是彼时落榜生的普遍选择。易威寰和刘祖宜也不例外。当时国家政策在“禁止复读”和“容许复读”间摇摆,有的学校还是暗中办起了复读班。当年9月,他们再次来到一中的补习班备战高考。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潇湘晨报] [作者:] [编辑:陈莹]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