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学金绝大部分来自社会捐赠
各校奖学金名目繁多,种类和数量各有不同,少则几种,多则几十种。据了解,目前国内高校的奖学金来源主要有三个:国家财政补贴和教育部教育基金会的资金、学校抽出的部分经费以及来自社会团体、著名企业、校友的社会捐赠。
在部分高校,尤其是名校,社会捐赠是奖学金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以北京大学为例,除了国家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和学校设立的五四奖学金外,还有奔驰奖学金、三星奖学金、华润奖学金、中国工商银行奖学金、北大之友——东港研究生奖学金、成舍我奖学金等六七十种来自社会捐赠以及以出资人、出资单位命名的校级奖学金。按照2012年的数据,在北大当年设立的总额2487.5万元的奖学金中,学校出资为571万元,来自社会捐赠的则有1916.5万元,捐赠占了近八成。北大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奖学金项目的多少也与奖学金的捐资情况有关。
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是否获奖的重要依据
同样变化的除了奖学金的总额,受益学生也发生了变化,不止唯学习为评比标准,各类综合素质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2008年,北京大学进行新生奖学金的改革,所有新生都可以申请新生奖学金,除了平时成绩、高考成绩、获奖、学生工作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等情况也在考查范围之内,高考状元也未必一定能得到新生奖学金。而在2008年之前,北大新生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是确定的,即高考状元和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
在北大现在开放给在校学生申请的奖学金中,有一项“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比较特殊,除了有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申请人还需要有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需要经常做一些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在申请表的个人承诺一栏则写着“本人愿意加入爱心社团,并积极参加社团的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校审核的时候除了成绩之外也会重点关注学生的公益精神。西南联大曾荣森奖学金的奖励资助对象则指定为“化学专业家庭贫困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
在清华大学,除了学业奖学金,还有社会工作奖、文艺优秀奖、公益活动奖、体育优胜奖、学习进步奖、少数民族学生奖等11项单项奖学金,奖学金的数额为1000至5000元不等。
观点
扩大奖学金规模是趋势
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微博)表示,随着社会捐资、校友出资的金额逐渐扩大,学校设立奖学金的种类越来越多,学生申请奖学金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涉及在学术、科研等领域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包括在社团活动、德育、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熊丙奇表示,逐渐扩大奖学金的覆盖范围是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让具备学术潜力的学生有机会申请并拿到奖学金。熊丙奇说,尽管已经有所扩大,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高校奖学金的种类仍然不够全面,所以仍需继续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学生获益。
熊丙奇表示,哈佛、耶鲁等国外名校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以企业捐款、校友出资和社会捐资为主,近年来,部分国内高校开始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在吸引社会捐资等方面做得相对成功,但是多数高校的奖学金来源仍以政府拨款为主。熊丙奇建议,高校应进一步增加社会捐资所占比重,建立起募捐机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校友加入其中,对于有捐助需求但名气不是很大的高校要尤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