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静园一角(资料图片)
北大燕京学堂已获捐近10亿
今年5月,北大启动“燕京学堂”计划,向全球招生,设置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同时,选址北大静园草坪一至六院区域。北大因在“祖屋”上动土,引发校内师生不满。昨天,北大专门就燕京学堂举行高级别师生沟通会,相关负责人回应选址、文物保护及资金来源等质疑,称目前学堂已获近10亿元捐赠。
5月5日,北京大学宣布成立燕京学堂和设立中国学学科,从那时开始,北大校园内外的质疑声就不绝于耳。7月9日,质疑的矛盾双方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对话,质疑、回应,再质疑、再回应……师生代表和校长王恩哥、副校长刘伟等校领导面对面交流,答复相关问题。那么,燕京学堂为什么遭到质疑?校方坚持主办的理由又是什么?燕京学堂会成为一些师生担心的北大“特区”吗?
焦点1:选址静园是否合理?
【质疑】
按照燕京学堂宣布的计划,燕京学堂将设定为住宿式学院。正是这一点成为许多师生对燕京学堂质疑的第一个原因。按照之前公布的方案,住宿式学院选址在静园六院,而静园六院及其围合起来的静园草坪在不少北大师生看来,是他们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所有北大人的情感。校方将燕京学堂选址在此,之前没有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不仅伤害师生情感,更损害了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另外,许多师生担心,燕京学堂提供“高大上”学生宿舍,会使其成为“校中校”“园中园”,从而成为北大的一个“特区”,进而破坏了北大人一直秉持的平等,而这种平等对一个学问之地尤其重要。
【回应】
校方认为,选址静园有其合理性。刘伟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静园六个院子就是学生宿舍。现在,学校考虑、论证将一院到六院通过内部修缮改造成燕京学堂的校舍,也是延续了学生宿舍的功能。在建设期间,静园草坪照常开放。明确是修缮,静园一草一木都不会动。”
对于燕京学堂是否会成为“特区”,刘伟表示:“燕京学堂大部分老师都来自现有院系,在新环境里最终受益的是全校同学。燕京学堂是众多学院里的一个,是适应时代需要,做的一个教改项目,有传承,有创新。当然我们的目标和设想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在办学模式上的探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改革的过程中,各个学科、院系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肯定会出现。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拓宽办学资源、争取各方支持,不断提升全校整体发展水平。”
对于由此产生差别的学生住宿条件,刘伟说:“北大学生住宿条件不好是多年的问题,近年我们加大力度改善学生住处。今年是北大历史上,也可能是半个世纪以来解决学生宿舍问题的高峰期。到明年秋天,改造完毕,国内外学生都会安排好,到2016年彻底解决。学校希望为下半个世纪做准备,基本上,20年~30年甚至更远都能保证。”
燕京学堂选址仍未最后确定下来。校方在会上表示,关于选址问题,未来还可以再召开座谈进行商榷,目前最终方案尚未敲定,欢迎师生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