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考取港大却回炉复读 最终选清华 高考状元坦心迹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7-17 14:54
原标题:考取港大却回炉复读 最终选清华 高考状元坦心迹

  香港大学。(资料图片)

  云南省高考“状元”周权。(受访者提供)

  考取港大却“回炉”复读 最终选择清华 高考状元坦露心迹

  云南高考“状元”周权,这个暑假过得并不“消停”。

  在拒绝了香港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之后,又收到香港多家高校的热情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甚至对周权开出66万港币(约为52.9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最终,周权都婉言谢绝,没有参加任何香港高校的面试,而是铁了心读清华大学。

  “刘丁宁就是报了港大,很快就发现自己无法适应那边的学习方式,又返回重新参加高考。”除了从别人那里听说的粤语、英语和繁体字三大拦路虎外,周权以去年从香港大学退学的刘丁宁作为一种理由。这一解释,也引起外界争议。

  做出放弃香港高校的抉择,是“从心所欲”还是深思熟虑?周权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内心过程。

  周权的父亲是安宁中学高中部的历史老师,这个教工子弟,一直是学校师生瞩目的焦点。但他似乎对这些“灼热”看得很淡。

  谈现在:被外界“追逐”,喜欢清静

  记者:这次你弃读香港高校,意外“走红”,你感觉怎样?

  周权:我真想休息一下,采访太多了。

  记者: 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广告商都找到你了?

  周权:广告的话肯定不会接的。

  记者:为什么呢?排斥商业活动?

  周权:嗯。

  记者:现在找你的这么多,你打算找个地方躲起来么?

  周权:不打算,正常休息就可以了。安宁地方挺小的,很清静。

  记者:你现在的录取差不多已经敲定 ,暑期怎么安排?

  周权:跟同学一起出去玩,地方随意。

  记者:有没有想过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比如援助贫困地区的?

  周权:我已经在学吉他了,走不开。

  记者:看来你爱好音乐?

  周权:不算爱好,只是对吉他感兴趣。

  记者:可以带把吉他弹唱走四方?

  周权:呃,娱乐娱乐就行。

  谈内心:“缺乏一种在外立足的信心”

  记者:看你的空间签名,很多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内心独白, 感觉你应该去写小说?

  周权:呃,闲得慌的时候写的,都是这种感觉。

  记者:你是真心喜欢学理科么?

  周权:是的啊,我一直想学理科。

  记者:你喜欢看文学、哲学之类的书?

  周权:看小说算吗?我看过《龙族》。我高一时看过《飞鸟集》,还有羊脂球。不过高二开始就没看书了。

  记者:你也喜欢飞鸟集?

  周权:其实不是喜欢,而是高中那种零散的时间只能看《飞鸟集》了。

  记者:有印象深刻么?

  周权: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记者:高考前老师会要求阅读或背诵一些名言名句, 你却在看诗歌?

  周权:呃,不过我也只看了这些。

  记者:你看这些书,老师和父母会不会觉得浪费时间阻止你?

  周权:我父母一直觉得我读书少。不过事实也是这样。所以我看书他们不会反对。

  记者:很多人觉得高考是自己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马上要开始新的篇章?

  周权:确实有这种感觉。

  记者:你打算给自己下个阶段定的主题是什么?

  周权:信心。

  记者:怎么说?作为状元的你,应该是信心爆棚吧?

  周权:高考实际很窄,但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会宽得多。我觉得自己对高考以外的东西了解很少,所以缺乏一种在外立足的信心。不过现在还是继续学习,想太多也没用。

  记者:看你在空间里的留言,比如,“我不知道怎么对待来来往往的人”,“生活像个圆圈,只不过我们一直向着同一个方向走”。感觉你的内心有种忧郁的气质,你是一个悲观的人么?

  周权:不是嘛,我觉得挺好的,高中也过得很快乐。

  记者:你是处女座男生么?

  周权:(笑)别人说处女座都是贬义词用得多。

  谈弃港校:“不想了解香港大学”“选清华是凭感觉”

  记者:前段时间你接受采访时说的一些话,引起诸多争议,也造成一些误解?

  周权:比如说?

  记者:你说,看到刘丁宁放弃香港高校,所以放弃去香港高校读书。

  周权:误解就误解吧,过两天大家都忘了。

  记者:能给些好点的理由么?

  周权:我选大学只有一个理由,清华、北大、港大都很好,为什么我们非要分出高下,没人规定更好的大学一定比其他大学更能帮助人成长,所以想去清华就去清华了。或者说凭感觉。

  记者:那你真的了解香港的大学么?

  周权:不想了解这个大学。

  记者:然而,你作为状元,也是公众人物,这样说会不会有些不客观?也会让香港的高校很受伤?特别是提到刘丁宁。

  周权:所以我之前没说嘛。当然,其实我说什么都会有人不满意的。

  记者:现在你选择了清华大学的金融专业,是自己的选择么?

  周权:是的。

  记者:你做这些决定是凭感觉么?

  周权:选学校是凭感觉的。专业主要考虑还是适不适合自己。

  记者:比如你父母会左右你的决定么?

  周权:他们的建议只考虑,但没采纳。没人让我学经济,我提出时他们有点意外。

  记者:那是怎么想到的?

  周权:北大的一个老师介绍专业的时候涉及到的。当时觉得很感兴趣,然后了解了一下。

  记者:希望几年后能在金融界见到一个青年才俊。

  周权:希望吧。

  记者:金融专业是一个离钱最近的专业之一,选择这个有没有经济上的考虑?

  周权:有。选专业不得不考虑下未来好不好走。

  记者:现在清华有没有奖学金?

  周权:清华大学将给了十万元奖学金,免除学费。

  记者:你之前说,去香港念书消费太高了?

  周权:恩恩。

  记者:但是香港高校提供的奖学金也是足够生活的。

  周权:我只是单纯想去清华读书,没太多别的考虑,所以他们问我这个问题我只是随意说的理由,至于成不成立就不追究了。

  记者:如果你的选项当中有哈佛、剑桥, 你会怎么选?

  周权:如果清华、北大可能凭感觉,但如果是哈佛、剑桥就要考虑了,它们之间肯定有差距的。

  周权“语录”:

  半家烟火,一人独白。

  需不需要那么彻底?我又不是空集。

  我不知道怎么对待来来往往的人。

  生活像个圆圈,只不过我们一直向着同一个方向走。

  不要为了理性而理性。

  有地方去,没地方躲。

  半夜的风,才让我放下书、我可以面目全非,只要有过从前。

  我对妈妈说,结婚是件麻烦的事,她挺赞同。

  一和二,如此尴尬的数字别离那么近啊。

  天空的影子,在我脚下,我将成为自己的世界。

  当我身处温暖和尴尬的两极,终懂得物是人非。

  不敢疯狂,就是属于全世界的闷骚。

  在喜悦中承诺,在冲动中决定,在结束中悲伤。殊途同归。

  香港高校回应

  香港大学今年招收300多内地生

  “收纳”状元16人

  就在去年因辽宁状元刘丁宁退学而备受关注的香港大学,今年招生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虽然今年因周权的一番言论,再次成为焦点。香港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葛瑜玮向本报表示:今年香港大学共录取307名内地学生,这已经超过原计划250~300人的招生规模。

  她谈到:“今年香港大学收到了1万多份入学申请。经过学科成绩、入学面试层层遴选,最终有307人被录取。录取学生中有16人获得省、市或单科第一,年龄最小的年仅14岁。”

  “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不少都是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有些学生还参与了哈佛、耶鲁等海外名校或机构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葛瑜玮坦承,刘丁宁的事情,也给香港大学提供了一些反思的空间。

  她谈到,今年港大面试形式因此有所改变。“更侧重考察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全英语的面试中,学生先分组就考官给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再相互问答。面试话题广泛,包括社会热点话题、案例分析、项目策划等。”

  希望内地学生更多了解港校

  葛瑜玮一再重申:希望内地的学生更多的了解香港的大学。她介绍:“比如,在今年,香港大学—剑桥大学联合招生计划(工程类)今年继续受内地学生、家长青睐。经过常规英文面试及剑桥计划理科知识面试,已经有12名学生将进入港大工程学院学习一年。此后,港大将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及综合表现,择优推荐学生接受剑桥大学的考核。”

  她介绍:香港大学理学院今年还首度推出的“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录取7名学生。“理学院将派出院内知名教授担任入围学生的科研导师,入围学生将参加理学院旗舰科研项目——‘海外科研项目’或‘暑期科研项目’,在香港或前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级大学的尖端实验室,进行科研及学术交流。”

  “重点不应集中在一个学生”

  “对于去年有内地考生退学重读的报道,本校认为不应将焦点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这种报道为学生而言,也是沉重的压力。”刚完成高考招生,回到香港的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谭嘉因也向本报表达了刘丁宁和周权放弃香港高校的想法。

  他认为:每年不论舆论环境如何,并没影响本校招生情况。在谭嘉因看来:赴港升学,与留在内地升学比较,不会比较差,也不必然更好。“内地和香港两地教育环境差异甚大。不止是某一个别学生,任何一个高中生,选择大学时,均应透彻了解自己所选的学校,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学校。来港学生应具备开放的态度,乐意探索新事物,了解外面的世界,才能好好适应香港的生活。”

  与香港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葛瑜玮一样,他希望内地学生对香港高校能有更多认识,“以免学生的期望与现实有太大的落差”。

  谭嘉因分析:香港高等教育与内地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由的学习环境。香港的大学学习模式与中学不同,没有班级和组织。每位同学都是独立的个体,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参加有兴趣的团体。同学需为自己的取舍负责,学会在众多机会当中平衡自己的优次,分配时间。

  “选择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他建议:适应自由学习方式的学生,较适合升读香港院校。

  记者手记:

  赴港读书热情下滑?

  自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全国统分统招系统,到如今已有10年。香港高校内地招生之路如“过山车”:经历了1998年无人问津,2002年香港政府号召高校主动扩招,到2006年报名热、“抢状元”,2009年招生遇冷,再到2010年止跌回升。到近两年,高考状元放弃香港高校的新闻积聚,这是否是香港高校招生跌入“谷底”的节奏?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2006年港大首次到云南招生,就“斩获”当年文科状元,到2013年为止,八年时间共录取了云南省七名状元。可以看到,2010年之前,港大极受云南状元们青睐,但之后部分状元转投清华、北大怀抱。上届云南省文理状元赵真、张宗慕雨虽在港大招生面试现场露面,却最后皆入读清华。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上海被香港高校录取的高考考生为89人,已连续3年下降,今年在少数学校甚至出现空缺。

  虽然如此,香港大学相关招生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需要充分考虑到高考考生人数在逐年下降的现状。此外,香港高校收费高,即使给予内地学生部分奖学金或是津贴,学生自己还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经济原因,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推断港校在内地招生“遇冷”。

  如今,经历几起几落,香港高校逐渐回复到一个理性的层面,几大高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招的是不是“状元”不重要。香港大学甚至在面试时“淘汰”过“状元”。(记者杜安娜)

 

 

相关链接

港大今年内地招生不超300人 海南不设名额上限
2014海南高考提前批报考今日进行 港大英语成绩有要求
辽宁弃港大复读状元今年再次夺得高考第一名
港大男生宿舍种大麻被逮捕 称贪玩(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杜安娜] [编辑:冯丹霞]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