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招生一批次录取仍在进行中。据财新记者了解,已有多所高校在提前批中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招录到了自己满意的学生。
此种录取方式打破高考单一评价,成为业界所期盼的高考改革主流,且近年来各地试点规模悄然扩大。
高考考分评估权重下降
所谓综合评价,是高校统筹考虑学生高考成绩、高校自主考试成绩及高中学业成绩,将三项分数按一定比例折算得到综合分数、择优录取。据财新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中国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内的四十余所高校,都拿出一定名额和专业,探索“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这一高招录取模式最早进入公众视野,乃是2012年。当时新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率先提出的录取方案中,考生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高中学业成绩占1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这些分数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并作为录取的依据,择优录取。
“6+3+1”的模式最终得到了教育部(微博)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肯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另外两所身份特殊的大学,西交利物浦和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也开始在广东采用“综合评价”模式招生。
这两所学校所代表的,正是被称作“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学者杨东平介绍,近年来新成立的洋大学,如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都获得教育部批准,综合评价成为其招生的统一模式。
到2014年,已有7所大学在广东进行“综合评价”。和广东同样走在改革前沿的,还有浙江。浙江将综合三项指标的录取模式称作“三位一体”,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的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具体比例由试点高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确定,但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50%。
目前浙江省内参与“三位一体”录取的高校,已从2012年的两所增加到了34所,录取学生数则从260人增至今年的3470人。
一长串的试点名单中,除了南科大、“洋大学”这样一些身份特殊、带有改革意味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亦名校亦在其中。
打破“一考定终身”
在诸多高校看来,高考成绩的“门槛”作用仍然很重要,但并非唯一标准。
立校已十年的宁波诺丁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洋大学”,2004年便拥有提前单独招生资格。该校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宁波诺丁汉大学曾一度“完全自主招生”,但现在却提出要参考高考成绩。他们发现,通过完全自主招生进校的学生往往“两头尖”,特别好和特别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都不在少数。而经过高考“把关”,参考高考成绩录取的学生,学习水平和成绩都更加稳定。
而高校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则能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体现高校的特色标准。浙江大学一位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今年的“三位一体”给每个院系高度自由,由各专业自行命题,老师们的参与度、积极性都非常高。如在医学类专业的面试中,专门提出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如何解决看病难”等话题,以观察考生的价值取向和语言组织、逻辑思考能力。
至于学生的高中学业成绩,有的高校将其作为学生参加自主考试的门槛,有的将其折算进最终的综合成绩。在杨东平看来,对学生高中学业成绩、社会评价的重视,也有利于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
此种招生方式被看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改革主流模式。据了解,多所高校都有意在明年的高招中进一步扩大此种招生模式。
相关链接
2014年海南普通高考录取新生名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