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一日,红色娘子军连的老民兵在进行军事训练表演。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1970年代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女民兵的整齐阵容。
1970年代娘子军民兵连干部蔡兴莲(右)、梁其鸾一起阅读《解放军画报》。
1970年代红色娘子军老战士黄胜容(中)给女民兵讲传统。蔡自强 摄
“预备用枪!突击刺!”7月31日,琼海市阳江镇红色村红色娘子军操练场草地上,又一次响起了嘹亮操练口号声。
不同的是,喊出这铿锵口号声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大妈;不同的是,循着这口号声做出动作的是一群上到80岁、下至35岁的妇女们。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的连旗飘扬在她们头顶,猎猎作响。
“好多年了,好多年没看到在这里举行的操练了!”原阳江镇文化站站长庞启江热泪盈眶。83年前,这片如茵绿草上曾布满红色娘子军们训练的足迹;45年前,这里又迎来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的辉煌;到如今,萋萋芳草忆红色,昔日的娘子军民兵连老民兵们在这里再聚首,以演练活动纪念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45周年。
辉煌昔日:第二代娘子军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琼海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们都还记得娘子军民兵连当年的辉煌,记得这支风靡海南岛全岛的“新时代娘子军”。
1969年8月1日,琼海县阳江公社红色大队(现红色村)红色娘子军操练场上,一队队英姿飒爽的少女们列队接受检阅。时任琼海县武装部部长的冯华标宣布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正式成立,并宣读了民兵连连长及副连长、指导员及副指导员的任命书,随后,琼海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徐振忠向第一任连长云大兰授红色娘子军民兵连连旗,冯华标向全体民兵连女战士授枪,授枪计有轻机枪4挺、冲锋枪20余挺、步枪100余支。
“从武装部部长手中接过连旗的那一刻,我觉得全身火热,这面旗帜重逾千斤。”云大兰在操练场上向记者再现当年的场景:操练场边的椰树、苦楝树、木棉树上张挂着大小标语口号和七彩旗,阳江镇近2万名镇干部与群众汇聚在此。主要来自红色大队的100多位农村姑娘身着绿色军装,接过红色娘子军先辈的旗帜与精神,重新踏上当年红色娘子军走过的路。
据琼海党史办原主任陈锦爱介绍,红色娘子军民兵连从第一任(1969年)至第八任(1991年)的正副连长、正副指导员都由琼海县人民武装部任命。女民兵从农村挑选18-35岁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政治表现优秀的女青年参加,县武装部常年派下3-5名干部在红色村蹲点指导娘子军民兵连开展军事训练、拉练和野营。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后成为当地生产和训练的骨干力量,她们继承发扬红色娘子军革命精神,战斗在生产活动第一线,成为又一批女骁将。
火红青春:不服输的女民兵
“动作快点,不要拖泥带水!”第五任连长王裕婉重操旧业,指挥着这些“奶奶兵”“妈妈兵”进行着演练。这些苍白头发奶奶辈的妇女们头戴红五星八角帽,腿打绑带,腰杆挺直,动作利落,任汗水浸湿了衣衫。
“我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王裕婉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但她们依然做得很好,当年的精气神儿都还在,无愧于红色娘子军民兵连这个称号。”
红色娘子军操练场见证过她们的泪与汗,苦与累。烈日下,她们在枪口下系上石块练习射击;暴雨中,她们割完稻仍赶来参加训练,毫不松懈;除每周两次政治学习外,她们每月还有7天是真刀真枪的强化军事训练;除白天参加军事习训、下地务农,晚上还要学习军事理论、持枪站岗、下村巡逻……
“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是阶级斗争的战斗队、是生产斗争的突击队、是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队。”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认为,民兵连说是战斗队,站岗、巡逻、管理治安毫不含糊;说是突击队,当之无愧,每逢台风等自然灾害,总是抢险打头阵;修水利,干重活,对民兵连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说是宣传队,也一点不假,她们常常半夜还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组织大家学语录。她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常常搬上舞台,唱歌、跳舞,演样板戏和琼剧,件件在行。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们生产战斗样样都抢在男人前面!”第三任连长蔡兴莲提起上世纪70年代初建设琼海烟园水电站通天渡槽大会站时,容光焕发,爽朗大笑。
近300米长、约40米高的通天渡槽上,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爬高挑土、组织爆破队、肩挑手铲,是一支“特别突击队”,担负着哪里有困难哪里上的任务,鲜艳的连旗插在渡槽引人注目。“有天晚上突然下暴雨,搭建脚手架的条木全被冲走,我们冲在了抢救最前面。”蔡兴莲回忆,女民兵们用绳子系住腰,在急湍猛水中穿行奔忙,捞回了几千根条木,为工地挽回了损失。那股子猛劲、冲劲与胆量,令工地上的男子目瞪口呆,自叹弗如。
扛起旗帜:上阵母女兵
演练的队列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虽然腰背佝偻,但她依然努力抬头挺胸;虽然步履蹒跚,但她在队形中齐步前进,丝毫不乱。她是参加本次演练180名老民兵中最年长的黄文容。
老人今年已经80岁,曾任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第二任指导员,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女将。在她的影响下,她的3个女儿谢是莲、谢是凤、谢是容也都加入了民兵连这支光荣队伍。
上阵母女兵、姐妹兵,这在民兵连里并不鲜见。民兵连第三任连长蔡兴莲与第六任连长蔡江梅也是两朵姐妹花。这片土壤上,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
“红色精神还在,我要接过奶奶的旗帜,一代代地传下去。”娘子军民兵连战士蔡仁美的奶奶是老一辈娘子军老战士王春英。蔡仁美在1983年加入娘子军民兵连时,奶奶很支持她,鼓励她要做一名人民的好战士。
“农村的姑娘们初中毕业回家后,都以能加入民兵连为荣。”据庞启江介绍,红色大队曾出过30余名红色娘子军,是哺育出最多红色娘子军的村庄,民兵连成立于此,主要成员也都来源于该村。民兵连第一任连长云大兰、第二任连长黎家香、第三任连长蔡兴莲与第七任指导员谢式娥的家都在红色娘子军操练场旁,她们的父辈不是当年的红色娘子军,就是大力支持红色娘子军的“老屋主”“堡垒户”。
“干劲十足,从没想过我们是女子,这座桥,当年也是我们建起来的。”黄文容带领记者来到红色村村头的一座桥边,讲述了另一段故事。
进入红色村,到达红色娘子军操练场,要渡过一条30米宽的红色河,昔日的红色娘子军们就凭借这地理上的优势,与敌人进行艰苦斗争。1974年10月,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团全体人员来到红色村慰问演出。在没桥没船的情况下,民兵连战士在水中泡了18个小时,终于将剧团十多车道具全部搬运过河。“‘向前进!向前进!’那首红色娘子军军歌,想想红色娘子军老前辈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浑身都是劲,没觉得累。”黄文容回忆起那段沸腾的岁月,不由双眼发亮。
不久,民兵连的全体战士齐上阵,围堰打桩、架设脚手架、搬运石材,经过120天艰苦奋战,建起了这座被大家称为“红色娘子军桥”的大桥。
精神传承:红色在血液中流淌
“我有个疑问,这次周年活动,应该用‘庆祝’民兵连成立45周年,还是用‘纪念’民兵连成立45周年?”庞启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纪念”一词是指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已经不复存在,老民兵们虽退出了民兵组织,但都还健在,用“庆祝”更符合活动氛围。
那如今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处于何种状态呢?
自1991年,黎玉兰被任命为最后一任连长后,民兵连便不再由琼海县武装部任命正副连长与正副指导员。民兵连的组成人员也变成阳江镇的镇村干部,并且很少集中训练。
2000年10月,经海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批准,“红色娘子军连”称号重新启用,并成建制地编入预备役部队,新时代红色娘子军的成立,似乎让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的光芒黯淡了下来。
“当年操练场上草皮都被踩平了,现在的草却长得很茂盛。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再积极加入民兵连,都外出打工了。”蔡兴莲感到十分惋惜,她觉得这段光辉的历史不应该被掩埋。
今年以来,在琼海市委市政府及市武装部、海南步兵师预备役团、阳江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红色村里建起了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纪念馆,展出历年来娘子军民兵连事迹的照片。
“我们生长在红色娘子军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现在也应该把她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蔡兴莲告诉记者,为准备此次纪念活动,几代娘子军战士不仅连日来艰苦训练,并且还自发捐款作为活动经费、修整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展览馆、在村口建起“红色娘子军故乡欢迎你”的路牌。
“民兵连作为先进典型代表,把继承和发扬娘子军精神的旗帜勇敢地扛了起来,而且扛得正、扛得稳。”阳江镇委书记陈高振这样评价这支队伍。
那个时代,那片土地,红色娘子军像一阵浩荡的风,播洒过一种烈烈扬扬的生命意志,吹过去了,却让整个大地保留着对它的仰慕和记忆。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接过了这把火焰,继续燃烧,向世界传递着不泯的精神光芒。
相关链接
海南琼海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45周年
多种形式讲述红色娘子军故事
红色娘子军:用人生谱写海南赞歌
铭记永远的红色娘子军 战斗精神可歌可泣历程辉煌壮丽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