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在台湾已使用近60年,约有一半学校共5.3万名学生使用此教材。
2013年秋季开始,包括上海复旦附中在内的大陆近30所中学用上了台湾的国学教材——由中华书局引进的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是台湾国学教材首次进入大陆课堂。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8月18日获悉,一年以来,这套改编后更名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教材已推广至大陆16个省市的近200所学校,使用人数近4万人。但碍于师资力量不足及升学压力等原因,该教材在推广中依然道路坎坷。
上海目前使用该教材的学校还不到10所,为避免“水土不服”,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将牵头在该教材基础上修订沪版,内容将覆盖小学至高中所有阶段,且将融合上海特色、新增“敬业精神”及“家训家规”等篇章,编写完成后希望在全市中小学推广。
师资力量成推广最大难点
《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在台湾已使用近60年,约有一半学校共5.3万名学生使用此教材。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面向高中学生进行分类讲解。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罗承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引进大陆一年来,由于该教材与大陆高考(微博)的考试体系不符,该教材均作为选修课或拓展课教材进行教学。他认为在推广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大陆国学师资力量不足,“大陆高校的师范教育大多无国学教育专业,目前这套教材的教学主要依靠语文老师,但很少有语文老师通过自学教材就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由于部分语文老师缺乏底蕴,不敢讲也讲不好,因此我们中心还承担了后续的免费培训国学师资及答疑解惑职能。”
一年下来,该中心已经在全国举办了9场培训班,培训教师近3000人,但距离全国大范围推广该教材的目标依然很远。
除了师资力量不足,高中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也是阻碍这套教材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不少校长认为,高中生即将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小学、初中可以学学国学,但高中再花费大量精力去学国学,也会遭到家长的抵制。
对此,罗承樑表示,该教材自去年新学期在全国推广以来,确实很多校长、家长有类似的想法,阻力非常大,“但今年3月教育部(微博)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不少校长们已经意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感觉推广的阻力小了。”
罗承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华书局在台湾国文课教材及大陆国学教材的基础上,又编写了小学版、初中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已于上海书展期间出版,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也将陆续开始推广。
将编沪版国学教材覆盖小学到高中
澎湃新闻获悉,目前上海已有复旦附中、光明中学等5所高中使用这套教材,秋季新学期开学又将新增包玉刚实验学校、向明中学两所使用。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套教材较之国内的国学教材,编排上层次清晰,且非常系统全面,组合合理,有利于教学,学生接受程度也很高,“我们平时都是利用假期或者精简语文课,把多出来的时间用于学习这套教材,现在的语文教育缺乏国学这一块,这套教材是很好的补充。”
黄玉峰认为,高中生花时间学习国学并不是浪费时间,“除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文言文的水平,对写作、考试都有好处。学国学和高考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起到促进作用。”
而为了更好地推广这套国学教材,黄玉峰也将与中华书局合作,牵头进行上海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修订,今年10月就将开始启动,教材内容将覆盖小学到高中。
“修订改动比较大,将考虑新增 ‘敬业精神’、‘家教交规’两大块,我们觉得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家训家规方面的教育,也缺乏到社会上该如何对待工作的教育。”黄玉峰说,另外,原有篇章也会新增与上海精神契合的内容,比如在论学篇章里,原来教材没有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改编后增加了“净信书不如无书”;在论孝篇章里,还要加入对自然的敬畏,这是另外一种孝。
黄玉峰称,目前初步考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各编写两册沪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编写完成后,希望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支持,在上海全市中小学推广普及。
相关链接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