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2007年,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进入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现任学校初中数学组组长,因其做事严谨、雷厉风行,学生们给她起了一个亲切昵称——“余哥”。

海口6名大学生创业破解旧衣回收尴尬 半年收10万件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4-09-09 17:38

  海口旧衣物回收

  要跨过“三道坎”

小谢和小李顶着烈日在海秀路一小区回收旧衣物

  海口街头,一辆穿街走巷的面包车里装着的一袋袋的旧衣物。在别人看来,这些旧衣物和垃圾无异,而车上两位小伙子却认为,里面装着他们的创业与公益梦想。长久以来,海口旧衣物回收再利用面临捐赠渠道不畅,捐赠没人要,处理储存困难等尴尬局面。

  现在,有6位大学生携手龙华区团委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这个仅有6个人组成的环保小微企业以“城市英雄”自称。他们的计划是要在那些旧衣物进入垃圾桶之前把它们解救出来。仅仅半年,他们就收到了约10万件旧衣物。“旧衣捐赠——反哺公益”为海口甚至海南旧衣物回收新机制的建立开了一个头。然而,旧衣物回收仍面临捐赠渠道不通,处理方式原始尴尬,监督体系欠缺的三道坎,跨过了这三道坎,旧衣物才能找到归宿“落叶归根”。他们的努力和困惑或许能为更大范围内的旧衣物回收机制建立提供借鉴意义。

  第一道坎:

  捐赠渠道不通畅

  旧衣物多被扔掉

  9月4日上午,两位帅气的小伙子谢在骅和李瀚随便在街边吃了两碗肠粉,便走进了一个高档小区。龙华区海秀路奥林匹克花园小区内,李同学已经把一大袋衣物扛下楼,等待这两个“城市英雄”的到来。这位在上海读大四的女生希望在去学校之前把家里的旧衣物清理掉。“以前都当垃圾随便扔掉,造成浪费还污染了环境,上大学后有了环保观念。”李同学说。

  这些衣物其实并不旧,不少成色还很新。“里面其实有我喜欢的,只是这两年长肉了,穿不上了。”李同学说,如果不是偶然在微信看到“城市英雄”的信息,处理这堆衣服仍是大麻烦。

  两位小伙子当天的第二站是海口美舍小区。一位梁女士捐出了40多件衣物和鞋子以及包包。她刚生完孩子,一些衣物因此失去了穿的价值。“在海南,我一直在找这样的机构,但没有找到。”梁女士说,一个多月前,她通过朋友圈看到“环太·城市英雄”回收旧衣物,便把近两年的旧衣物集中起来。

  梁女士家在4楼,没有电梯,谢在骅和伙伴李瀚接过旧衣物,在狭窄的楼梯内往下搬。“这不算什么,上次在九楼,我一个人来来回回搬了8趟,那才叫累啊。”李瀚给谢在骅打气说。谢在骅说,2012年,他在美国毕业回到故乡海口,当他看着自己的旧衣物不知所措时,想起了那些有共同遭遇的人。“一了解,发现海口在旧衣物回收这一块竟是空白。”事实上,当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旧衣物确实成了一个负担。市民试图把它们捐出去却找不到捐献渠道,只好扔进垃圾桶。海口环卫工张大姐称,她的保洁车每天能运走三四包旧衣物,多时一天能拉走七八包,其中不少是七八成新的衣服。

  第二道坎:

  旧衣物没人接收

  反成了烫手“垃圾”

  谢在骅于是萌生了把美国“救世军”的回收模式落地到海口的想法。据了解,美国专门从事公益的“救世军”组织的其中一项事业便是跟政府合作,在很多地方设置旧衣物回收点。“凡是捐赠旧衣物的人,都可获得他们的收据,凭收据捐赠者可以在购物时获得一定的税收优惠。”谢在骅说,于是他开始了尝试。

  谢在骅找了儿时的玩伴、同学发起了“环太·城市英雄”。起先,他们采用有偿方式回收旧衣物,但不久之后就亏损了3万多元,这让他们大受打击。正当这帮“城市英雄”要跌入谷底时,他们遇到了共青团海口龙华区委。那是在今年的3月份,当时,区团委正在为处理那些捐赠后剩下的旧衣物发愁。“2013年末2014年初,天气比较寒冷时,我们考虑到新坡镇部分困难居民需要衣服御寒,决定发动市民为他们捐衣物。”共青团龙华区委书记符策伦没想到,这个举动,引起市民的热情回应。几次活动下来,区团委共募得旧衣物1万多件。

  这些衣物被送到大致坡镇子上,由当地居民自由挑选。“他们挑走了几千件,剩下的几千件,遭遇处理方面的困难。”符策伦说,由于剩下的衣物较旧,就近捐献没人要,捐到省外又需要大笔消毒费用和运费,“我们没有仓库,还必须租场地去存储。”

  “如果烧了,又污染环境。”符策伦说。一堆爱心物资,成了烫手的“垃圾”。

  这并不是孤例。一个社会爱心组织工作人员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他们回收的旧衣物,拿到灾区没人要,如今还堆在单位的办公室里,也颇为尴尬。

  第三道坎:

  旧衣回收初起步

  监督机制待建立

  “他们是一群热心公益的小伙子,他们愿意为其中成色比较新的衣物消毒后送给有需要的人,成色较差的,他们进行分拣后卖给岛外的环保企业,用于生产不接触人体的物品,赚的钱除了公司支出外用于公益。”符策伦说,他们决定合作建起旧衣物回收利用体系。

  “旧衣捐赠——反哺公益”,谢在骅和符策伦的想法一致:建立起长效机制,打通了旧衣回收与再利用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用良性的发展把旧衣物利用起来。

  他们清楚,并不是所有旧衣物都适合捐给他人穿。“不适合的旧衣物送到乡下,就相当于把城市的垃圾运到乡村,同样造成污染。”谢在骅说,比如“威马逊”后,一些市民捐来比受捐者穿的还烂的衣服,甚至一些内衣裤。“必须让受捐赠的人感觉到一种尊严,这便需要对衣物进行挑选和处理。”谢在骅说,不能进行再穿着的,可以交由一些环保企业生产不贴身的物品或者燃烧处理。

  需要长远考虑的还有,一个公益性企业的监督机制完善程度将影响到今后的发展。去年4月,海口一个旧衣物回收黑窝点的被查处,便打击了民众售卖旧衣物的热情。符策伦也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目前而言,这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如果收不到一定的量,他们会因亏损而活不下去。”符策伦记得,谢在骅曾跟他表示过很难坚持下去了,“我鼓励他们坚持,等量大了,这个监督机制会建立起来。”据悉,目前“环太?城市英雄”回收量还很小,仅仅够维持企业自身生存。符策伦表示,等该企业运行稳定了,龙华区团委会征集捐赠者,由捐赠者代表和区团委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对该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公益投入情况进行了解。“目前,我们签订了协议,由他们自行进行汇报,公开数据。”符策伦说。

  “英雄”梦想:

  建立激励机制

  把回收桶设到小区

  这些想做“城市英雄”的年轻人都曾受到了来自市场和家庭的压力。“我父亲希望我去国企工作。”谢在骅说,他父亲做的是建筑生意,平时亲朋好友问他儿子留学回来在做什么工作,父亲总是难以启齿。“他总不能说儿子回国后在收旧衣物吧。毕竟,在我们这里,这不是光彩的事。”谢在骅说。

  “我父亲说的更难听,他说,你们就是收破烂的。”李瀚说。

  但一场“威马逊”台风让更多市民认识了他们,也坚定了他们做“城市英雄”的决心。他们一共前往灾区三次,将募捐来的衣物中的13000件成色较新的经消毒后送到灾区群众的手中。“前面两次,台风刚过,他们的衣服都湿了,他们需要衣服。”李瀚说。

  7月20日,在文昌翁田镇明月村,一位中年妇女收到谢在骅递过去的衣物和食物时,突然抱着谢在骅哭起来。这位90后小伙被震住了,他双手搂紧那位中年妇女,湿了眼眶。谢在骅说,这一幕,坚定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决心。

  今年6月,一位山西90后大学生刘进武通过网络认识了谢在骅和他的伙伴,不远万里,一毕业便奔赴海口。这位全身都是动力的小伙子,为这个团队打了新的“鸡血”。他们的团队已发展到了6个人,都是大学生。他们希望用知识为回收行业带来环保新风。

  上述捐献衣物的李同学和梁女士都获得了由“城市英雄”送出的一张绿色联盟的卡,凭着这张卡,她们能到加入这个绿色联盟的商店进行折扣消费。

  这是谢在骅效法美国“救世军”组织想出来的激励机制。“我们希望效法‘救世军’,把回收点设到小区里。”他们发出了邀请:如有市民想联系“城市英雄”进行捐赠,可拨打回收热线15500986467(小林)进行联系。

  新闻链接:旧衣物回收在美国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尚可循环利用的旧衣服的一个最大的去处就是遍布全美各地的非政府慈善组织。美国家庭的信箱里时常会出现一些折叠的塑料袋,里面还附上一份说明,告知收件人可以将尚可使用的旧衣服整理好之后放在塑料袋里,然后给这个机构打电话约好时间,对方就会上门来取。

  人们在捐赠物品的同时可以得到一个捐助证明,在每年报税的时候可以获得减免。而“好意”、“救世军”这样的慈善企业则把捐赠的物品,包括衣服在内,拿到公司下属的门店去出售,并用这些钱来帮助残疾人及社会弱势群体,给他们提供就业培训,帮助他们重返社会等。

 

 

相关链接

90后美女放弃公务员面试创业当菜贩
自由职业者领走大乐透1027万 称购彩如创业(图)
回乡探亲买彩倍投中1040万 事业有成欲返乡创业
自贡乖巧女孩为创业 前往西安找“干爹”后失联25天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来源: 南国都市报] [作者:刘伟] [编辑:冯丹霞] 


网友回帖

海口秀英区将新增3所学校 今年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海口坡巷小学教学楼已基本完工
今年海口中小学新生入户调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8届音乐表演班的11名大学生用17种语言翻唱的歌曲《带你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