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海南: 黎族文化传承如何走出“五指山”
来源: 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张小慧 时间:2014-10-31 10:24:57 星期五

      每年的“三月三”,在五指山市“三月三”文化广场上,观看“打柴舞”的观众人山人海,旁边的黎族苗族特色美食商品一条街也挤满游客,而离市中心不远处的另一个节日文化展示点——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却是门可罗雀。如今,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黎族文化传承迎来新机遇,也面对新挑战。

  据馆长李华权介绍,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建于1986年,2011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加速,来五指山旅游的人增加不少,但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数量有限。

  “来参观的人以外国游客和专家学者为主,普通游客不多。平日也多是老年人来看。”李华权说。

  在物质民俗展厅里,来自河北衡水的67岁退休职工傅胜分和妻子郑素兰看得津津有味。他们是第一次来民族博物馆参观,“我们之前就在电视上看过有关黎族的报道,挺感兴趣,就过来看看。”

  在傅胜分看来,这些民族文化都是“老祖宗的宝贝”需要传承,“就像很多年轻人喜欢流行歌,对戏曲民歌等不感兴趣,这与社会环境有关系,但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不能丢,需要好好保护和发扬。”

  海南省民宗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徐世书告诉记者,博物馆的地理位置较偏远是影响游客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在国际旅游岛带动了整体五指山的旅游,预期未来参观人数会增加不少。”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入岛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现在是海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文化独特。其中黎族打柴舞、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文化民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纺织技术鼻祖”黄道婆就是在海南向黎族同胞学习了织锦技术后,才改进织机并将其带到中原地区。

  在黎族纺织技术展厅里,记者碰到了当地两位“90后”黎族姑娘。来自琼州学院23岁的大三学生韦静洁已经来过很多次,而另一位在外省读书的符丹却是第一次来。作为黎族人,她说自己对很多物质和文化民俗并不了解。

  现在,韦静洁在学习黎文。因为虽然很多黎族人会说黎语,但目前能识能写黎文的人不多了。学习语文教育专业的韦静洁希望能通过自己和其他黎族伙伴的努力,把黎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之一是文化魅力独特。在徐世书看来,民族文化是海南文化魅力的重要来源,除了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的文艺会演、传统运动会和服饰展演等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还要更多“走出去”传播。

  “黎族有句谚语叫‘刀要磨才利,狗要带才灵、人要教才精’,还是要加强传承,多主动传播,让黎族具有数千年历史和特点的文化走出五指山。”徐世书说。

 

相关链接:

黎族文化 乡韵悠长
海南首家黎族文化原生态古村寨陵水挂牌
海南黎族文化面临衰落失传危险 亟待保护传承
《黎族故事》:黎族文化的深度梳理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