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的父母给新郎敬糯米酒 王凯 摄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会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黎族居住在海南五指山腹地,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婚俗礼节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很多传统风俗渐渐消失,但黎族味道还是不难寻见。海南婚庆游火爆,岛外游客可以深入黎族寨子,感受一次黎族特色婚礼。
提亲习俗完整保留
“槟榔衣裙放桌面,多多少少请领认,一对光银表情理,上门拜亲定婚事。”在五指山腹地,黎族同胞们一直保留着提亲习俗,男方向女方求婚是黎族婚姻的传统惯例,订婚、定婚、许婚、约婚均属黎族缔婚过程的开始阶段。
原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国全解释说,黎族订婚要选择吉日良辰,由男方父母或直系亲属三至五个穿戴整齐的男女为求婚代表,携带用藤箩盛装的两块光银、两串槟榔干、两把鲜篓叶、一合螺灰、一捆烟草、一件新衣或黑衫等求婚聘礼,于上午或中午时分进入女方的村寨。
黎族婚姻一般经过提亲、订婚、迎亲、成亲、回门等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内容不尽相同。今年89岁的黄母群阿婆回忆,当年是由夫家的父母和叔婶带着一块蓝布和一块光银,到她家提亲,提亲后不久,就择日结婚。
成婚前,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商定结婚日期。聘礼的大小由男方家庭的经济条件决定,富家送牛等大礼,穷家送猪肉与酒。成亲要选择良辰吉日,在一年之中的秋收至春节前夕,是黎族人结婚旺季,牛日、龙日、羊日、鸡日、猪日、兔日为吉日,虫日、蚊日、猴日、狗日、鼠日是不吉利的日子。
独特的“哭嫁”“行夜”
黎族迎亲那天,迎亲要新郎和陪郎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也要由七八位陪娘一起上路,五指山地区的杞黎,新娘离家时要哭着唱“哭嫁歌”,诉说离开父母的悲痛,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迎亲队要待太阳落山才回到男方村口,母亲打着火把在村中迎接,举行“开寨门”仪式。送新娘的队伍要跨过路口的火堆,方能进村。晚上举行拜堂仪式,仪式由长辈主持,新郎新娘齐奉一个装槟榔的盘,对祖宗三拜九叩,然后向家中长辈(以辈分为序)敬拜,受拜者从盒中拿过一块槟榔咬嚼。拜堂仪式人称为“吃槟榔”。
王国全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新娘的穿戴是按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装扮的。“年纪小的由母亲指点,年纪大的要请人装扮。”王国全说,新娘将脸部修饰光洁,把眉毛休得弯弯的,身穿鲜艳的筒裙,头披花巾,垂挂耳环,头顶插上饰物,脖子上戴银项圈、玉珠圈,胸前佩挂银牌、银铃、珠链,腰部系银链、银铃,手上戴手镯、戒指,脚戴银圈。保亭加茂地区送新娘的人要带着精致的草笠和小腰篓。
保亭加茂地区有“行夜”习俗,迎亲队伍在晚上出发,步行到新娘家,步行的新娘走在送新娘队伍的中间,由陪娘和其他姑娘护送,并用雨伞或草笠遮掩脸孔。
饮酒对歌逗新娘
黎族的婚宴,称为“饮福酒”,全村寨人都携带酒和米到新人家,体现“有事大家忙”团结互助的精神,他们围着大酒罐用小竹管吸酒,边吸酒边唱“祝酒歌”。男方的陪郎与新娘的陪娘对歌比赛,十分热闹。还用各种形式戏耍新娘,俗称“逗娘”。
在黎族传统的婚礼中,对歌的场面是最多的。琼州学院副教授刘厚宇在实地调查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时发现,黎族在订婚、定婚、娶亲、出嫁、婚礼等场合都有对歌环节。
“婚宴是黎族人展示酒歌的最佳场所。”刘厚宇说。传统婚俗中,送新娘的队伍在酒足饭饱之后要离开新郎家,出村时宾主双方唱歌告别。新郎新娘也要去新娘家问候女方父母,这一习俗叫“回路”。婚礼当天,新郎家的亲戚、邻居,甚至附近的小伙子纷纷到新郎家里,和伴娘喝喜酒、对情歌,通宵达旦。婚礼结束后设“收席酒”,以答谢亲友。
如今,五指山地区黎族婚俗中的传统民歌越来越少,大量民族歌曲、通俗歌曲在婚宴中演唱。如五指山冲山镇什翁村的婚礼对歌完全被现代创作的民族歌曲和通俗歌曲所取代,“这些歌曲一样行使着以歌敬酒、回敬的习俗。”刘厚宇说。
相关链接:
从银饰、筒裙到西式婚纱 黎族婚俗时代变迁曲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