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海南传统民居缺乏资金保护困难 渐被混凝土楼取代
来源: 南国都市报 作者:王渝 时间:2014-11-07 08:42:34 星期五

  文昌市头苑镇百年符家古宅三栋连体的中西合璧建筑  王渝 摄

 

 

  文昌铺前胜利街骑楼 李小岗 摄

 

  文昌市会文镇林家宅正门口  王渝 摄

 

 

  昌江王下乡洪水村金字屋  李小岗 摄

 

 

  儋州军屯民居陈玉金宅  王龙风 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对全国传统民居开展调查后,于10月将调查成果汇编成三大本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共归类出包括港澳台等地区在内的599种传统民居类型,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善的中国传统民居分类全集,并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主要分类依据,破解了长久以来我国传统民居分类难题。其中,我省传统民居四大区域十种类型入选。分别是琼南民居:疍家渔排、崖州合院;琼北民居:火山石民居、多进合院、南洋风格民居、南洋风格骑楼;琼西南民居:儋州客家围屋、军屯民居;琼中南黎族民居:船形屋和金字屋。

  琼北民居南洋风格代表之

  百年符家宅:斑驳之中窥见富丽

  拥有百年历史的文昌符家宅,是入选中国传统民居名录中琼北民居南洋风格民居的代表。这座大宅深藏于海南文昌市文城镇头苑松树下村,故此又称松树大屋。曾辉煌一时的它在近百年的时光里,见证了数十年的庄严辉煌、数十年的热火朝天、数十年的清幽宁静。如今,斑驳的墙面虽然让它失去了一些锐气和生气,但却丝毫不减它的霸气和大气。

  从文昌文城市区出发往北,沿203省道铺文线方向行进,驱车行进20来分钟,即可到达绿树葱笼的头苑镇松树下村。绿树丛荫的乡间小道,将记者引向符家宅。看宅人符策轩使劲拉了拉锈迹斑斑的链子锁,随着锁匙插在锁孔里发出生涩的“咯吱”声,这座在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沧桑老宅终于在记者面前敞开了大门。

  海南的百年老宅并不少见,但像符家宅这样同时融合了琼北乡村民宅风格、南洋骑楼风格与伊斯兰拱券风格,且规模宏大的现存民宅,则是寥寥无几。

  符家宅始建于1915年,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3栋连体2层瓦顶房和8间横屋组成,共有34个房间,是海南比较传统的三进单横屋式。3间连体的大屋结构相近,均为中间中堂、两边配以卧室的设计,中堂旁残留的半段台阶通往2楼。3间正屋之间的2楼都勾连相通,横跨天井,把院落划分为8个小天井。符家宅以泰国黑盐木和当地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文昌本地的优质灰浆粘合,结实的用料也使得老宅历经百年依旧岿然不倒,哪怕榕树、野草在墙体中滋生蔓延。

  进入符家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层层叠叠的伊斯兰风格的拱券连廊设计,马蹄形、三叶形、弓形与尖形的拱券运用是符家宅的一大特色。多道拱券并列的纵联拱筒式门廊庄严肃穆,像一个个美妙的取景框,截取出最别致的风景,每换一个角度,都会获得一份新的惊喜。

  符家宅还引入了当时比较新式的建筑风格:3栋2楼相通的连体楼设计、2楼房间的前后两个内阳台、从屋顶和阳台顺着柱体延伸至天井的排水管,这样的建筑概念使得老宅在今天看来也不落俗套。

  据符策轩介绍,符家宅的拱券元素还引来了大批建筑学者前来考察,受到了媒体、户外探索爱好者等各界广泛关注。符家宅中的海南人文元素更是随处可见。除了结构设计外,木雕、石雕、灰塑、浮雕、阴雕、镂空等中式传统工艺在松树大屋里的细节处彰显无遗。

  琼南民居

  疍家渔排

  “渔排”是海南疍家民居的典型样式之一,是疍家人在延续传统水居船屋、临水吊脚屋(也叫“疍家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生产和生活需要建造的,也是现代疍家人为了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的集养殖、捕鱼和居住为一体的民居样式。

  疍家渔排分布在海南蛋家人聚居地的港湾河汊,现存实例在陵水新村、三亚红沙等地的港湾内有分布。

  代表建筑为陵水新村镇新村港内郭石桂渔排和位于其南侧的黎孙喜渔排。

  崖州合院

  崖州合院民居是琼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闽南民居和广府民居的影响,结合了琼南地区的常年干热、雨季有暴风雨的气候特点,形成独具琼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

  崖州合院主要分布在乐东至三亚等市县沿海汉族村落。

  代表建筑为乐东黄流镇陈运彬祖宅和九所镇孟儒定旧宅。

  琼北民居

  火山石民居

  海南火山石传统民居多始建于明清时代。现存的火山石民居的中间木结构与瓦结构都经过多次翻新,而火山石墙体一直沿用至今。火山石传统民居院落沿用竹筒屋布局特征,即短面宽,长进深,两户间形成长巷,多排并列形成村。建筑风格受海南琼北传统民居、多风雨的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以火山石为主体建材的热带风情建筑。

  现存完好的火山石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海口市西南部羊山地区,定安、澄迈县北部以及儋州市的木棠镇、峨蔓镇。

  代表建筑为海口市旧州镇包道村侯家大院和遵潭镇湧潭村蔡泽东宅。

  多进合院

  多进合院并没有脱离大陆传统民居的基本格局,仍然延续了大陆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合院式空间布局。多进合院式传统琼北民居的基型是由正屋、横屋、路门院墙等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多进合院在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定安、澄迈等市县境内村庄均有分布,存量较多。其中以文昌、琼海、海口地区的自然村最为集中。

  代表建筑为文昌市富宅村韩家宅。

  南洋风格民居

  这种风格民居的基本型都是建立在传统琼北民居基本型的基础之上,只是外观装饰、某些空间布置、构件、规模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变化,形成具有琼北特色的南洋风格传统民居新形式。

  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定安等市县境内部分村庄有分布,存量较少。现保存完好的建筑大多是集中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前这段时间建设的。

  代表建筑为文昌市文成镇松树村松树大屋和会文镇欧村林家宅。

  南洋风格骑楼

  南洋风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现存较完好的骑楼建筑较少,主要分布在琼北地区海口、文昌、琼海等市县境内市区和墟镇。目前存量较多和保留较好的是海口骑楼老街区,包括水巷口、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等,文昌市铺前镇胜利街也保存较好。

  代表建筑为海口博爱骑楼街骑楼和文昌铺前胜利街骑楼。

  琼西南民居

  儋州客家围屋

  命运多舛但却拥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客家人来到海南岛并居住于此,形成了当地的客家文化,而儋州客家围屋则是这些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生动体现。

  儋州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儋州东南部地区,以和庆镇、南丰镇范围为主。

  代表建筑为儋州南丰钟鹰扬围屋和南丰海雅林氏民居围屋。

  军屯民居

  军屯民居是儋州市西北部地区独有的民居形式,其院落布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布局形式,经过时代演变,民居的建造也开始与儋州西北部地区的环境相结合。

  军屯民居是军屯文化特征明显的民居类型,主要分布于儋州西北部地区。

  代表建筑为儋州王五陈玉金宅和王五谢帮约宅。

  琼中南黎族民居

  船形屋

  船形屋,是富有黎族特色的传统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黎族人称其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意为“竹架棚房子”。

  船形屋以山面为入口,作纵深方向布置通常由前廓、居室和后部的杂用房三部分组成。

  代表建筑为东方市白查村船形屋和俄查村船形屋。

  金字屋

  随着黎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接触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人的房屋建造技术,村寨中古老的“干栏”式住宅建筑越来越少,而代之以结构、材料都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仿汉式金字顶房屋。

  金字屋在海南的黎族自治县、乡均有分布,在白沙的润方言区和保亭及陵水的赛方言区较为集中。主要流行于五指山中心地区以外的黎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区,所处地域大部分是山区丘陵地带。代表建筑为昌江王下乡洪水村金字屋和初保村金字屋。

  传统民居难以留住人农村建筑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能传续吗?

    近期出版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海南共有10类传统民居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赵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传统民居,是人类最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载体。

  可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传统民居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他们或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任由雨露风霜侵蚀,破败不堪;或被一栋栋毫无新意的混凝土小楼所取代,曾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变成了一个面孔。

  传统民居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遭受着多重打击,岌岌可危。海南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之路,又在哪儿  A

  现状:海南传统民居面临生存窘境

  海南传统民居的生存状况并不好。海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袁红隐隐感觉“问题可能已经很糟糕”。

  在袁红的印象里,每次到乡下去调研,去找那些遗留下来的传统民居,总显得特别不容易,“有时候带着很大的期望去,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就失望了。有的民居甚至已经没了。”袁红说,那种状态很难描述。

  袁红的担心不无道理。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000年,中国自然村总数为363万个,2010年仅剩下271个,10年之间减少了90万个。这些消失的自然村落中也包括大批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的消亡带来的不仅仅是传统民居的消亡,还是一个乡村习俗、历史传统的消亡。海南同样如此,一些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正逐步消失。

  海南大学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将海南传统民居的现状分成了3个类别。

  第一类是以极快速度消失的传统民居,比如:黎族居民的船形屋。阎根齐分析说,这样的船形屋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跟现代化的居住条件相差甚远,因此几乎是全部消失了。目前,仅东方市白查村,昌江王下乡等为数不多的村落里还有这样的船形屋,“可那也不是最原始的。”

  第二类是琼北民居,这些民居大部分作为文物得到了保护,比如丘浚故居。这些传统民居得到的保护相对较好,不过依然有部分民居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无法得到修复,破败不堪。

  第三类是一些华侨故居,这部分传统民居以前盖得很好,里面的雕刻、彩绘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部分传统民居除了有人居住的保存会相对较好,其他大部分都比较破败,在历史的风尘中日渐落寞、破损。

  B

  观点: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基本符号

  拯救传统民居必然遭遇“现代化难题”。曾经调研的时候,袁红碰到过这样的疑问。有地方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跟她交流,如今农村要发展,修建起新的房屋,为什么就不行?这些象征着落后、贫穷的传统民居为什么就一定要保留,而不是走向现代化?

  面对这个疑问,袁红不知道如何回答。她知道发展很重要,农民有走向富裕、改善生活的要求和权利。可她也知道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传统民居代表这一个地方的习俗、文化、传统。”袁红说:“这些传统民居、传统建筑里面承载了很多文化内涵。如果有一天消失了,那就是文化的断层。”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也指出了海南传统民居的重要价值。

  全集指出:海南传统民居有着独特历史价值。海南虽地理上独立,但始终受到来自内地的影响。例如,琼北民居就脱胎于大陆传统的合院式民居,并与海南当地气候、文化等相融合后逐渐形成一种独立运行的体系。

  此外,海南传统民居还显示了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如琼北独特的火山口文化、丰富的火山石材以及热带茂密的树林,这为火山石传统民居发展提供了空间;琼南的疍家人居于舟船、飘泊不定的特殊生活方式,催生了疍家渔排这种独特的传统民居样式;旅居南洋的华侨又为海南带来了南洋风格浓郁的骑楼等民居样式;而在古老的黎族文化基础上,则诞生了极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船型屋和金字屋。

  “这些传统民居就是海南传统文化的基本符号。”阎根齐说:“他们象征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见证了历史,讲述着历史。这是他们无可取代的意义所在。”

  传统民居作为一个区域文化、习俗、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理应得到保护。

  C

  困境:传统民居难以留住人 资金缺乏 致保护困难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的出版,令海南10类传统民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某负责人,谈起保护我省这10类传统民居时说,这并非一条简单易行的道路,而是注定充满曲折、困难。

  现实的情况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镇化的发展,海南各市县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涌入,而这对农村空置的传统民居来说,几乎就是灭顶之灾。

  “房子里面没有人居住,就缺少了人气、缺少打理,老化的速度就会加快。”该负责人举例说,东方一带的黎族船形屋曾一度因为人们搬出去居住而出现破损、坍塌,后来很多习惯船形屋生活的老人重新住进去后,房子才又恢复了生机。

  即使不涌入城市,农村建起来的也是一座座新式的混凝土小楼,传统民居留不住人,以致于闲置荒废。

  这成了传统民居保护的一个重大难题。该负责人说:“这仿佛是时代赋予的难题。没有办法。”

  此外,资金缺乏也是导致传统民居难以长久保护的一个难题。

  据该负责人介绍,虽然目前省厅和各相关专家均有保护传统民居的意向,但是要对传统民居进行长久保护,特别是没人居住的民居,这必须要有专业人士,要对房屋进行检查、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予以维护,对有坍塌危险的,则要准备材料和人力,及时加固修补。

  “从全省来看,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该负责人有些无奈,“但现在省里还没有下拨这部分资金,所以很多实际的工作无法开展。我们只能看着着急。”

  D

  建议:有使用价值才能更好保护

  海南传统民居,到底应该如何保护?

  在袁红看来,这个问题牵涉各方,“一方面要政府有决心,有力气,一方面能够投入一些资金,用于部分珍贵传统民居的修复。另一方面,各个相关部门能够一起制定相关保护的政策,除了住建部门,还要有文化、文物等部门。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此外,袁红更看重“老百姓的参与”,“只有村民参与其中,毕竟他们才是这些民居的主人。如果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房屋作为传统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就能形成文化的自豪感。也就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些传统民居。”

  对此,阎根齐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府的保护很重要,不过老百姓的自觉更重要。”

  阎根齐有这样的感触,在文昌一带由于很多村民有着“祭祖”的传统,认为这些传统民居是祖宗留下的东西,进而认真保护。

  阎根齐补充说:“保护传统民居,还要确保它的使用价值。如果传统民居失去了使用价值,就必然走向淘汰。”

  海南黎族的船形屋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阎根齐分析:“如果为了保护船形屋就让村民单纯住在船形屋里,这是不科学的,这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一些地方开发旅游,让船形屋成为旅游景点。这便是增加了它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存在下来,并发展下去。”

  在将来,这些传统民居或将焕发出新的魅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赵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挖掘传统民居的优点,弄清楚本地的传统民居传统要素是什么,“要把这些优势传承下去,把它的精神,它的审美意识体现在城乡建设中,让我们的城乡建设体现出中国文化,体现出民族自信,我们要扭转现在城市建设大量、过多地模仿西方的局面。”

 

相关链接:

中国传统民居全集编撰完成 海南10类民居入选
海南10种民居入选《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
琼北传统民居演替 保护传统并不代表一成不变
琼北传统民居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