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记翻到自序,又看见了拿到书的那天我在扉页写下的字:去“南城根”,看那些卑微而琐碎的人和事,还有那灰暗而温暖的风和梦,感受中国“城中村”低处的光阴。" />
在一个突然停电又突然停水的闷热的下午,我将这本书完整的读完。从后记翻到自序,又看见了拿到书的那天我在扉页写下的字:去“南城根”,看那些卑微而琐碎的人和事,还有那灰暗而温暖的风和梦,感受中国“城中村”低处的光阴。
我是没有住过“城中村”的人,因为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朴素地长大,在农村接受所谓低劣的教育,然后带着农村所有人赋予我的飞往城市的梦想,踏上列车,一路南下。
我一直都觉得,城市离农村是遥远的,它在高山的另一边,在大河的彼岸,在它匆匆奔跑的背影之后,有无数个农村被遗忘在祖国的边缘。但是,它离“城中村”很近,那些从农村逃离出来的人,在城中村漆黑而单薄的墙皮里暂居,那些人像是胆小怕事的小孩儿,蜷缩在城市的一角,在每一个慌乱的夜里做着比城市霓虹更加美好明亮的梦。
南城根就是这样一个中国“城中村”的缩影,它寄居在城市的屋檐下,而无数的穷人又寄居在它低矮的屋檐下,连同他们薄薄的梦。那些人是社会的底层,那个地方是中国的低处。
那里晴天燥热、雨天潮湿、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有的只是破败、脏乱和拥挤。它在城市中心地段苟存着,像是都市华丽外衣上一块格格不入的补丁,因为丑陋而被嫌弃。就像作者说的“南城根最终会消失的,这是宿命。没有任何‘城中村’会逃脱城市化的吞噬。”即使这块像膏药一样的地皮贴在人们的心口已经很久了,等到需要将它剔除的时候,照样强行撕下来,不会管人们的内心是否生疼。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形形色色但又有些相似的人,他们长着农村人的模样,在那个小城里用力生活,想生活的更好一点;想过的如小市民一样悠闲潇洒;想让子女长在城市,变成城里人;或者他们只想简单的活在农村向城市过渡的时光里,看迟来的晨曦,早退的夕阳和那干瘦的月亮。无论他们怎样努力,总是有太多的意外,给鸡毛蒜皮的生活里突然加上了一段小戏剧,当然那绝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梦想成真。
这不是一本让人沉重或者想哭的书,作者没有让人们看到血肉模糊的事故,也没有描述令人唏嘘的悲惨,更没有刻意渲染出人们生活的拮据与艰苦。是的,他们本来就生活很艰苦,住的屋子狭窄黑暗,吃的是粗茶淡饭,挣得是皱巴巴的毛票,可是他们在朴素而艰苦的生活里食到了人间烟火,在这些琐碎里也藏有几许温情,他们同样能嗅到人世间真正的味道。作者没有用愤怒的语气来批判,也没有用刻薄的句子来揭露,而是用一支带着关怀的笔来记录这些日后将被遗忘的记忆。作家梁鸿评论:“作者以一颗敏感、热爱的心体会那生活的温度、气味和情感,那泥淖处处但却热气腾腾、有爱有恨的各色人生从颓败、灰暗的时间中浮现出来。虽然尘埃,却光芒四射。”
我并没有和其他读者一样,像读小说般一口气将其读完,我是把它放在手边,在看多了青春读物和言情故事,矫情的忘记了生活的时候,在一个没有风的安静的午后,在停电的闷热而聒噪的傍晚,想起它就打开看看,每一篇都讲一个故事,作者是用诗一样的句子把三两个人的故事串在一起,像树荫下细碎的阳光慢慢铺开,像山涧里浅浅的溪流悄悄流淌,也像西边缓缓而落的晚霞渐渐掠过你的眼帘,看着看着你就好像到了南城根的巷子口,站在那里观望了好久而没有进去。就算你回到自己的生活,也会突然想起某个人以及他的故事。
有时候,你会突然想起那个被房东赶走的小微,在那个秋雨连绵的午后搬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潮湿的霉渍织满了墙根,南城根的出租屋里,开出了散发着尸骨气味的墨绿色的花”。女孩子,想在城市的洪流里努力站住脚是多么不易,做着辛苦却又受人糟践的工作,一不留神还会将整个青春最真诚单纯的爱错给了那个和她没有未来的负心汉。
你也会想起那条不知品种是否纯正的苏格兰牧羊犬,它叫豆豆。它已经很老了,在南城根生活久了,一条狗比一个人更了解这里的细节。“它用一辈子把一个地方活的泛白、发旧,它把心贴下来,最后也就成了南城根的一部分。”当黑夜来临,人们都已经沉睡时,豆豆孤单地卧在门口裹着黑夜却没有入睡,它连一个像样的狗窝都没有,也许它不像人那么在意住的地方,它可能在想,如果有一天,南城根不在了,主人不在了,我是不是要披着满身苍老去流浪。
在我看到父亲未接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去他乡》这个章节里的安海和他的父亲。安海从乡下来城里上班,父母都是农民,五十出头的父亲还要去外地打工,来城里顺道看看儿子,并在儿子暂居的地方住下,方便赶火车。“然后自己背着他上初中时背过的那个烂书包,佝偻着腰,走了。安海说看着灰扑扑的老人从南城根消失的那一刻,他心上,像钉子扎,难过的流血啊。”我把这段话用括号画出来,后面写了一句:突然也有点心酸。只要你想,有太多的场景,太多的父亲,会让你想到自己的父亲,无论那是穿着体面开着轿车的男人,还是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汉,总有某个瞬间,让你打开记忆的阀门想起与那个叫父亲的人之间零碎的往事,你想念他,你心疼他,却没有对他说。
我是在看到学校“跳蚤市场”盛行,得知毕业季就要来临的时候,想到了《逃离》里面刚毕业的几个穷酸书生,都说“毕业即失业”。我是一个喜欢怀旧也喜欢幻想的人,虽然才即将过完大一而已,我却在毕业季里突然想到自己的毕业,看着书中四个刚毕业的小子过着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的日子,躲房东就像耗子躲猫一样,我也担心起自己毕业之后的工作和住处等问题。虽然这都是不着边际的瞎想,但是四年大学时光不就是在弹指一挥间,如匆匆流水般逝去的吗?没有多少光阴可以荒废了,虚度的时光虽然不会被弥补,但是在那之后,生活定能让人尝到现实的残酷。我知道太多的人都拥有着年轻而奢华的梦想,总想着去远方,去旅行,去北上广干体面的工作,拿着丰厚的工资回到老家和父老乡亲炫耀一线城市的发达和繁华。可是不努力,做梦永远都只是做梦。如今的大学生多如牛毛,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不用担心未来,不用考虑前途,除非你是有着万贯家产的富二代,有现成的企业等着你回家败葬,除非你是天生丽质的美少女,有年纪老好了的大款等着你去傍,还有比你大的儿子叫你后妈。总有一些跟我一样的什么都没有的人,还在指望着毕业之后有安家之处,哪怕就是某个城市的“城中村”,我们只需要安分守己的在那里经营好自己的梦想,慢慢打拼到城里,但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成为城里人,可家人不是都和我们说好了吗,好好上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要过上好日子。所以我们必须活得光鲜,免得家里人担心。当然,一定要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城中村”里总有几个人在努力之后,可以住在坐电梯上下的高楼里,不过俯视屋檐下面的人时,不要嘲笑他们。
想起老师讲的这是一个色情化时代的时候,我想起书里那些“黄色人物”,频繁更换女友的男人,为了让子女过更好的生活而出卖身体挣钱的中年妇女,还有干着秘密职业的二十岁出头的姑娘。他们在脏乱的南城根,在黑暗的窗帘里面,上演更加脏乱和黑暗的画面。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叫色情化时代,然而像对待东莞那样的扫黄工作一定不会管到“南城根”这种渺小的被人遗忘的地方。所以这里治安差,总是有染着黄绿头发的小混混儿打架,总是有搓着麻将的满脸胡茬的男人,总是有些偷鸡摸狗、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发生。这里的人,没人管,只有自己管自己。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会让我突然想起来,觉得恐惧,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吗?他们住在城里,却又像在乡下,他们是乡下人,却没有那么本分安静。其实,中国有无数个这样的“城中村”。
我是住在农村的人,虽然城市化的脚步已经蔓延到家乡,但我仍然觉得那些耸立的商厦,整齐的小区楼只是新来的客人。所以我想把如今发展着的家乡叫“村中城”,因为那里距离省会城市远,又不在市中心,它本来就应该是依山傍水的边缘村庄,空气好、环境美。但我不能说那些楼房就是可恶的暴徒将田园风光破坏,毕竟城市化的进程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人们奔赴小康的体现,只是盲目的快节奏让人们的观念还无法赶上来。前几年,农村将大片秧田征收,要盖成漂亮的小区,每亩地才只有万把块钱的补贴,大部分农民知道不划算与上头抗议,可是农民们哪里知道,土地是国家的,想给你使用权的时候就给你种,想收回来的时候不会管你是否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我听他们说:其实我们知道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但是给我们的钱才能买多少粮食,我就算一亩地也能年年收一点,无穷无尽啊,招呼都不打好就把我刚出叼的玉米铲了,半季的劳动成果都没有了。然而,我从小念书写字,是没有种过庄稼的人,我无法体会到铲掉庄稼,他们心里的疼痛。
中国城市的发展有时候显得很滑稽,把农村改造为城市,又为了满足那些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在城里造一些叫“农家乐”、“XX山庄”的伪村子来供城里人消遣,也有很多人提倡返璞归真的观念,他们希望回到古老的村庄养老。可能这期间的利润是我不能估摸的数字,但是有时候真觉得有些折腾。作者在这本书的研讨会上发言说:这是一个爱慕虚荣并喜欢仰望星空的时代,人们都长了一双朝天的眼而忘记了低处,忘记了尘埃里的人,而南城根的人就是被忽略被遗忘的群体。
虽然我没有去看过,也没有住过,但是那种生活我却能清晰的想象出来,也许只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能理解文中那些搞笑的方言是什么意思,才能知道女人怎么骂男人,小孩儿为什么在床沿上写作业,邻居为什么给你一把韭菜,还替你在雨前收了被子,菜园里的哪些菜是哪个季节成熟,辣椒面是怎么磨出来的,冬天火炉里的火焰为什么像穿着裙子跳舞的姑娘,老人为什么喜欢默默地坐在门口,后来为什么去捡破烂,还有逝去的人是怎么在吹拉弹唱中送入黄土的。我还忘记说,正文前面几张配着文字的插图,那个卖凉粉的就像我们那儿卖豆腐的,那群没有游乐园,没有旋转木马的孩子就像童年的我。因为这个南城根,有些地方竟然像我的故乡。
我很感谢作者给我故乡的记忆留下了些许笔记,也感谢他平易近人的态度。在微博上聊天,说起我喜欢他拍的一张图,他说可以教我拍。看他写过的诗觉得敬佩,因为我也是喜欢诗的人。他以前在电视台做过记者,我又是学新闻。好像总有一些细小的关联,让人觉得亲切。因书结友是一件多好的事情,虽然我不能自称是他的朋友。但至少这样一个年轻的作家总会给我励志,让我想着奋斗。
因他我还在微博上与海师文院的教授张浩文老师互相关注,他还是我的陕西老乡,所以不得不说《南城根》真的很神奇。
《南城根》这本书的神奇之处不仅在这里,而且里面的句子,随便挑一句,比如“这里没有风,只有贴着地皮的睡眠,在水泥地上盛开着卑微的琐碎的花”,就能让你喜欢它。
2014/5/25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