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媒体报道,海口四家汽车站发起“垃圾不落地”行动告别脏乱差——全体职工都是保洁员,看到垃圾要立即清扫,垃圾落地超过5分钟要重罚责任人;遇到旅客在站内抽烟、咀嚼槟榔要立即劝阻;旅客吃东西要立即送上垃圾袋。
有这样的一幕,让人难忘:几名环卫工人正满头大汗地铲着黏在地上的口香糖、抠着地板缝里的瓜子壳;有这样的新闻,令人揪心:上月中旬,又一名正在作业的环卫女工在海口滨江路被汽车撞飞;有这样的愿景,引人向往:路上无槟榔水渍袭目,墙上无小广告纸涂鸦,公共场所无吞云吐雾者扰民……
环卫连着你我他,城乡环境靠大家。海口四家汽车站的“垃圾不落地”行动,既擦亮了城市的窗口,让人们离“山清水秀家园美,人杰地灵气象新”的期待更进一步;也加分了地域的文明,让“珍爱身边环境,呵护城市形象”成为一个行业的行为养成。而且,对于正在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喜迎八方来客的海南而言,更有着以问题为导向、以点来促进面的积极意义。
但需看到,垃圾不落地,并非完全是环卫工的行业活,也非某个窗口行业的私家事;既没有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也不能做排糠障风的表面秀,而是一项全民有责、全民得利的系统工程。百姓既是爱护环境卫生的主力军,也是为健康筑起防御墙的最大受益者。要做实做好这项工程,既需要顶层制度的推动,也需要社会单元的创新,以形成全民共识、激发全民共为,以道德建设为土壤加强软约束,使“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成为一种日常思维、群众习惯,内化于全民之心,外化于全民之行。
徒善不足以为政,垃圾不落地,需要德治平台,但更离不开法治护航。值得关注的是,在环卫法治领域,不仅对影响环境卫生的吐口香糖等行为,仍有待出台更为严格的法规予以管理,已经出台的国家层面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诸多地方性法规,也在执行层面,遭遇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困扰。譬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早已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不少烟民仍置若罔闻;《海口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早已要求“携犬人应及时清除犬只粪便”,但“走过狗屎运”的路人依然不少。
道德不是“高难动作”,法律不是“纸上文章”。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实现绿色崛起的海南梦想,需要德治法治的两轮驱动,需要从小事做起的久久为功。垃圾不落地,小事并不简单。
相关链接:
海口秀英区环境卫生整治 打扫卫生死角防“登革热”
海口湾海面漂浮垃圾煞风景 影响环境卫生滋生蚊虫
环境卫生整治排名出炉 万宁海口三亚倒数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