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有多久没有挤在老家的空地上看老式的露天电影,忘记上一次吃石缸里捣出来的打糕是什么时候。科技日益更新的时代,机器制造出来的产物带来的服务更方便快捷,传统手工艺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也变得奢侈,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更是到了与时间赛跑的抢救阶段。这样的时代变幻中,陈永发却守望白族民间文化十四载,用自己大半生的心血打造出“世界双绝”——千狮山。
不少人对于濒危文化元素,或怀念,以文字祭奠;或叹惋,以情怀示人。也有不解风情者,随声附和流行的呐喊之列;或伫立旁观,不作一言。这些就像运动会上的拉拉队,是惹人注意的玩物,未见实质表现。陈永发,年至古稀,依旧不分早晚,不顾家人劝阻担心,钻山攀岩,凿石铸狮,才有了千狮山的壮观,白族木雕,石雕文化的长存。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刻不容缓,众人也知,但是像陈永发那样,把安危置之度外,痴迷于民间文化的保护,不倦守望,又有谁做得到呢?把对文化的保护视作一生的追求,至死不渝,在现下这个时代,何其少矣!
上世纪九十年代,篾制的农具很是普遍,后来,有了农民进城,有了批量标准生产,塑料和铝合金制作的农具取而代之,那些祖辈的人们遍寻十里八乡也找不到做出精致篾具的篾匠了,大多放弃这门手艺,进城打工,因为这个活当没法糊口。在以物质为衡量标准比比皆是的今天,文化保护对于一些仁人志士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谓“心”与“力”的不一致,在于取舍的果敢与达成的坚韧,十四年——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安逸时光,陈永发全给了白族民间雕刻文化,他所热爱的事业面前,一切外在的繁华变迁,皆是烟云。
这样一位雕刻工艺的开拓者,传承者,用生命和事业较劲,即便力不从心,体力透支,仍不放弃,以其为乐,用心血把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写成一部又一部文集,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留下不朽的印证。他对白族民间雕刻文化的和创作的专注痴迷融进生命里,一并奉献给了千狮山,这样的艺术灵魂,可亲可敬!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