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华侨相思寄薄饼 会文腊月闻椰香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笑非 张恋 时间:2015-01-21 11:47:34 星期三

  制作好的信封饼   刘笑非 摄   

 

  铁桶围做炉,添几块干柴,一勺米浆,散发椰奶的鲜香。均匀铺在烧烫的模具上,伴随“滋滋”几声,浓郁焦香随即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椰香、米香、芝麻香。趁着模具里摊好的薄饼尚未变硬,炉前制作者几铲将薄饼折成精致的长方形,整齐地摆进箱子里。

  这是会文镇有名的小吃信封饼,每年将近腊月,在文昌市会文镇莲崀村都会飘起这样的香味,这里面闻见的,不仅仅是传统小吃的味道,还有华侨对于家乡的浓浓眷恋。

  “告诉你呀,信封饼还得是手工做的好吃,机器电炉做出来,没了这味道。”莲崀村村民唐美玲边熟练制作信封饼,边得意地告诉《旅游周刊》记者,从手工调制冰浆,到泥土制作的火炉,加上木柴烧起的火,配合用了几十年模具,才算是正宗的会文味道。“平时大家都用机器电炉制作,只有到了腊月,才会拿出这些传统的工具,为的就是这味道,做起来虽然麻烦了许多,但味道对了,大家才爱吃。”唐美玲说,从会文镇走出去的华侨们,每到春节前,就会到家乡定做手工信封饼,吃了几十年的味道,每年都要尝一尝。

  其实,说起这会文家喻户晓的信封饼,最早还是华侨们带回来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勤劳的会文人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海,赴南洋讨生活,海峡的隔阂让亲情只能靠一封封家书维系。但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加之战火烧遍神州大地,即便能从书信中获悉家中的情况,也要等上数月。思乡心切的华侨们便将简单的椰香薄饼,制作成信封的形状,以寄托乡愁。后来海南解放,华侨回乡,也将这蕴含浓浓乡情的小吃带回了家乡。

  而唐美玲居住的莲崀村,就是信封饼在会文的发源地。“用老椰子肉磨成椰奶,再将浸泡8小时的糯米磨成浆,加入鸡蛋、白糖、芝麻,这才完成了准备工作嘞。”唐美玲笑着介绍着信封饼的原料,而倒浆、压饼、叠饼等等工序,唐美玲再熟悉不过,这门简单的手艺,她已经做了20多年。

  “手工做出来的信封饼,口感好、味道香、不硌嘴、不粘牙,香脆可口,可比流水线上的强多了。”唐美玲说,现在莲崀村里制作的信封饼,大多是海外华侨和岛外客商们下单定做的,外人想来买,还不一定能买到呢。现在的信封饼,已不仅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小吃,它被赋予了家人团圆、美满的含义。

  一块小小的信封饼,散发着椰肉的香味,这最能代表海南的味道,而其中加入炒过的黑芝麻,不但赋予了信封饼独特的香气,还呈现出特别的含义。黄白色的薄饼,犹如当初人们常用的信纸,黑芝麻点缀其间,更像是一个个带着家乡讯息的字,跨海到达南洋时,不知华侨们会否犹如当年收到家书一样泪湿青衫。

  “信封饼做了20多年,我这套工具也用了20多年,刚学会做信封饼的时候我才19岁,现在我的女儿也19岁啦!”唐美玲笑着,继续着手上的活儿,在她身边,是一桶已经做好,码放得整整齐齐的信封饼,在春节之前,这些载着家乡味道的薄饼会被寄到大陆、寄到南洋,一如当初一封封满含乡音的书信,载着家乡味道,送到每一个会文人的餐桌上。

 

相关链接:

一位华侨的思乡诗
悉尼华人华侨热烈欢迎习近平来访

耄耋华侨姐妹花 千里迢迢返故土
文昌铺前中台村的华侨故事——远渡重洋创业艰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