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盐业的技术演进 宋元“煎煮”明清“曝晒”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光良 时间:2015-01-26 17:47:21 星期一

  

《天工开物》制盐图。(资料图)

 

 

洋浦盐田村老盐工在制盐  李幸璜 摄  

 

  我国盐产品一般可分为海盐、池盐、井盐、土盐(即小盐)、硝盐、岩盐6类,以海盐、池盐、井盐为大宗。海南岛仅生产海盐,老百姓一般将海盐分为熟盐和生盐两个品种。熟盐多是将卤水煎煮制成,结晶细微。生盐系建梯形盐田日晒或淋卤至盐床晒成,盐田产为大粒,盐床所产为小粒。

  宋元以前,海盐最普遍的生产方法是煎煮,但不能将“煎煮”理解为直接舀海水到锅里火烧烘烤,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生产流程,每项工序有特定的操作技术,大致如下:收集咸池沙,掘地为坑→在坑口布竹木、铺蓬簟、堆咸沙→引潮水通过坑口咸沙,不断过滤渗入坑内形成卤水→待潮水退落,在坑口周围烧火加温,蒸发卤水水分,形成浓度甚高的卤汁→取卤汁用竹盘煎之成盐。

  最后一道工序所用煎盐的“竹盘”,是“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附于釜底,火燃薪底,滚沸延及成盐,亦名盐盘。”这种“竹釜蛎涂,转久弥密”的“盐盘”,不以铁铸而用竹制,具有成本低、材料易取、因地制宜的优点,体现岭南沿海盐业生产的地方特色。唐宋元明所见史籍记载海南盐产多用煎、煮表述,可知当时本岛沿海制盐技术也与上述大同小异。

  明清两代,我国海盐生产在继承以往煎煮旧法的基础上,田池晒盐新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技术的创新性在于:直接引海水流入田沟漏槽,分层级日晒成卤,然后汇集盐池曝晒成盐。

  本来海南岛推广晒盐技术的资源条件更为优越,然而,由于本岛盐业的生产经营为官府所垄断,再加上民间资本缺少,导致晒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比东南沿海落后二三百年,延至清末才见到有开发“晒生盐田”的文献记载。

  海南历史上制盐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

  1 盐田晒盐法

  盐田晒盐法亦称“天日盐田”,其法首先选择地势略高的港湾处建堤造田,然后依据海湾潮涨规律,首先将海水引入沟渠,然后用脚踏水车将海水导入不同梯度的矩形盐田,再经过不同阶段的日晒蒸发和人工导引,形成卤水池、蒸发池和结晶池,所谓“生盐”最后在结晶池中收获。此法产量最高,且以三亚临川盐田生产建制和技术较为完备。结晶池亦称“石田”,以大小不一的卵石铺在底层。“琼山县铺前港附近,其结晶池有以三和土制成者。”

  2 晒卤煮盐法

  晒卤煮盐法与上述“天日盐田”建造之制大致相同,惟当气候不良、结晶池中不能自然结晶之际,乃由田池中汲取浓卤水,采用薪火煎盘煎煮成盐。此项技术关键是如何确定卤水的浓度,各处盐工均发明许多简易测试方法。

  3 漏水煮盐法

  首先将细砂吸取海水,使砂中附着盐分,然后撮集成堆,再以海水将其附着盐分予以溶解,并滤过之。若卤水达到足够浓度,再置于“煎盘”或煎釜中煎熬成盐。陈枢铭在1933年出版的《海南岛志》对当时灶户沿用的“漏水煮盐法”记述:“锅有竹锅铁锅两种。竹锅以竹篾织成,方形平底,外糊黄泥。长一丈,宽五尺,深三尺。每锅可煮盐一千斤,须卤水五担。每月可煮三四次,每次须用柴料四五元,海口文昌多用之。铁锅以白铁制成,园形平底,直径四五尺,高七八寸。每锅可煮盐七八十斤。约煮五六个小时,可以成盐,每日夜可煮二三次。”海南老百姓习惯将(二)(三)煮盐法所得之细盐称为“熟盐”,多用于日常烹饪食用。

  4 砂漏晒盐法

  砂漏晒盐法亦称“撒沙采卤天日结晶田”,乃将上述(三)法所采卤水,施于三和土结晶池(也称盐床)中,凭日晒蒸发使之结晶成盐。夏日炎烈,每日可得盐十五六斤,冬季则每日五六斤。海南群众将(一)(四)项日晒所得粗盐谓之“生盐”,多用于加工咸鱼虾酱、萝卜酸菜之类的土特产。

  民国初期,海南沿海地区由于“天日盐田”技术的推广,吸引外资侨资和本地资本的投入,各地盐业呈现扩大再生产的势头。至20世纪30年代,本岛盐场遍布沿海各县,盐田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陈枢铭《海南岛志》记载,“全岛合计盐公司有一百二十二家,石田面积约四千一百五十六亩,漏户九百七十二家,盐漏面积八百一十亩,灶户四十六家。”

 

相关链接:

走进洋浦“千年古盐田”:日晒制盐代代相传
洋浦千年古盐田:日晒制盐代代相传
儋州峨蔓镇盐丁村:言传身授传承日晒制盐文化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