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黎福焕(中)与被她抚养过的张润长(右)、黎石伦(左) 易宗平 摄
年轻时期的黎福焕 易宗平 翻拍
不是亲情,胜似亲情。儋州女子黎福焕,1959年在公社孤儿院工作期间,精心照料了60多个孤儿。半个世纪以来,长大成人、安家立业的孤儿们,纷纷感恩当年的“黎妈妈”,将这种深情传承给下一代,演绎着穿越时空、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二十岁黑姐是“劳动能手”
“来来来,到那上面坐着聊天吧!”近日,当海南日报记者来到儋州市那大镇电影公司楼前采访76岁的“爱心妈妈”黎福焕时,她指着身后一个平坝热情地招呼道。约两尺高的平坝上放着一排椅子。留着蓬松黑发、气定神闲的黎福焕带头一个健步登上去。
在爽朗的笑声中,黎福焕打开了话匣子。
1938年,黎福焕生于儋县木棠镇南训村,全家六口人。这个镇在北门江以北,四季少雨,有“北岸北岸,十年九旱”之称。艰难的生存环境,铸就了包括黎福焕在内北岸人坚毅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黎福焕十岁左右就会做不少家务。1958年,刚满20岁的黎福焕,在人民公社的生产劳动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劳动能手”称号。由于皮肤较黑,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黑姐”。她回忆道,当年的《海南日报》还曾报道过她的先进事迹。
从1959年开始,木棠公社将积万大队一座破旧的寺庙改造为孤儿院。经公社负责人直接点将,“劳动能手”黎福焕调到孤儿院照顾孩子们。“我那时是共青团员,曾被评为优秀团员,也许是让我照顾孩子们的原因之一吧。”黑姐说道,她那变得有点严肃的表情,仿佛又回到了不平凡的岁月。
四年里抚养六十个孤儿
那时候,每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崎岖的山路上就疾步走过一个扎着辫子、挑着担子的身影。那是黎福焕到距孤儿院3公里外半个的木棠墟为孩子们采购食品原料。“必须在孩子们醒来前赶回去做饭、洗衣物,稍稍迟一些,就忙不过来。”她笑道,“那时候年轻,有的是力气。”
但光靠力气远远不够,还得合理安排。木棠孤儿院开办期间,第一年有两个工作人员,但从第二年起因经济越发困难,就精简只剩下黎福焕了。院里孩子们最少时有10多个、最多时有30多个,四年下来共有63个。黎福焕按孩子们的年龄分组、点名管理,并让11岁至13岁的孩子为组长,帮忙看护、劝架、分饭等。
“黑姐多次对我说,粮食紧缺,分饭时要把握好量,既要吃饱,又不能浪费。”当年进孤儿院时刚满12岁的张润长说,“给大孩子盛饭得冒出碗,给中孩子盛饭与碗平齐,给四五岁小孩盛2/3碗。”
吃饭时是很费神的。黎福焕让几个四五岁小孩挨着坐在一起,手把手依次给每个他们喂饭,避免出现不懂事的争抢现象。
她每周还力求给孩子们吃一次鱼。几个大孩子们和黑姐一起吃饭时,她总是说:“你们快吃吧,我不饿!”
“其实,黑姐每次都等到我们吃饱了才匆匆忙忙地扒几口冷饭咽下,一两个月也没看到她吃过鱼,全让给我们了。”张润长感慨地说。
“进孤儿院前,我们偶尔吃点稀食;进孤儿院后,吃上了干饭、白米饭,每周还能吃上一次肉。”1950年出生、1960年住进孤儿院的黎石伦说。
除了让孩子们吃饱饭,还要让他们洗干净。黎福焕请人就地取材,在孤儿院旁边挖掘了几个小池塘,让大孩子们分批洗澡;而对较小的孩子,则由她一个一个地擦洗。
白天忙得连轴转,晚上也没有多少空闲。七八岁的孩子说:“黎姑姑,我要尿尿!”四五岁的孩子则大声哭喊:“妈妈,我要便便!”等到一泡尿一泡屎地照料好孩子们,天色快亮了,来不及打个盹的黎福焕又得捡起扁担去木棠墟采购了。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黎福焕平时抽空拜访当地老中医学艺,自采草药剁碎或熬煮后,给孩子们治疗或预防疮疥等疾病。有几次,她还在深夜摸黑背着患病孩子,到数公里外的卫生院看病。当把孩子放到医生面前时,黎福焕已累得直不起腰来。
一份关爱穿透岁月
1963年,国民经济整体慢慢回升,木棠公社社员们每天也开始吃上一餐饱饭了。于是,公社决定将孤儿院解散,让快要成年的孤儿参加招工、入伍,让未成年的孤儿分流到他们的亲属家中。黎福焕则被调到木棠公社食堂任炊事员、出纳和总务,后调任儋州市电影公司总务。
孤儿黎石伦老家在木棠北方村。他先是在黎福焕家所在的南训村小学读书,后又在木棠公社积万大队蔡穴小学和木棠中学学习。黎福焕每次遇到黎石伦,总是摸摸他的头,叮嘱他好好念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儋州北部地区有“夜游”习俗,就是男女晚上幽会。看到小学毕业的黎石伦一天天长大了,黎福焕特地告诫他:年轻时是学知识的“黄金时间”,要排除外界干扰,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黎石伦铭记谆谆教诲,考上了当地的中学。尽管“文革”时期没有多少读书的气氛,但黎石伦仍然刻苦自励。1970年高中毕业后,他走上了教书岗位;2010年12月,从木棠镇中心学校退休。
1949年出生、1962年进入木棠孤儿院的王保猫,1970年参军入伍,4年后复员回到海南,2008年从电石行业退休。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小时候家境困窘,取名“猫”就是为了“好养一些”。他连声说:“虽然我现在已经老了,但仍然难以忘怀黎妈妈对我的抚养,要感恩,不能忘本!”
2014年元宵节前夕,长期在海南居住的16位木棠孤儿,结伴到黎福焕家拜年。一走进她家,王保猫就激动地呼唤“黎妈妈”,忍不住热泪盈眶。现场顿时嘘唏一片。
百首山歌献给“黎妈妈”
多年来从事建筑业的张润长,每每建起一栋楼房时,往往会高歌一曲。2014年8月,痴迷山歌的张润长,运用儋州地方语言,创作出长达3000字的抒情兼叙事体山歌集《六十个孤儿感念养母黎福焕》。
在这个山歌集中,有100首山歌。第23首诗云:“半夜孤儿叫吃水,夜黑姑捧火觅杯。不是一日或一月,四年辛劳一人为。”第61首写道:“贫贱命交到富贵,翻天覆地有家归。就业创业工薪高,儿女绕膝有妻陪。”歌为心声。张润长创作的一首首山歌,表达了孤儿群体对黎妈妈的感激和景仰之情。
“我们把黎妈妈全身心投入,悉心照顾孤儿的事迹和精神告诉下一代,既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又让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张润长、黎石伦说。
《故事》征集线索,琼州大地不乏传奇和爱,海南周刊故事栏目征集报道线索,也欢迎读者供稿,请告诉我们您知道的传奇故事。邮箱:2996130659@qq.com
相关链接:
红色娘子军潘先英老人辞世享年99岁 生前抚养孤儿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