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海南年俗展》(琼北地区)在海南省图书馆展出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孙慧 时间:2015-03-02 16:28:01 星期一

90后巡村学古工作坊的年俗展  张茂 摄

  “我们认为历史很远,但实际很近”。

  羊年春节前,一群琼籍大学生利用假期行走海口大街小巷,搜集整理本土故事,在海南省图书馆举办了首个海南年俗展。

  2月16日,在海南省图书馆一楼展厅内,由省图和巡村学古工作坊共同主办的《海南年俗展》(琼北地区)在此展出。展览上, 採室、换炉、贴春联、拜公、做甜粄、行符、送灶日、送赤口、换香、祭祠堂等丰富多彩的琼北地区年俗一一展现,让人感到一股浓浓年味。

  谁也没想到,这些传统年俗的展览资料,全是由一个名为“巡村学古工作坊”的大学生团体走街串巷搜集整理而来的。这群青春蓬勃的大学生,用了半年多的假期时间,走街串巷,搜集整理琼北地区的年俗活动和老街记忆,记录传统年俗,重拾传统文化信仰。

  90后爱上传统文化

  “巡村学古”是为琼语直译,大意为串门唠家常、讲故事。崇尚悠闲生活的海口人,饭后在街上、树下摆张茶桌,一杯老爸茶侃天说地就能度过一下午,这也是海口的土著文化最集中体现。

  巡村学古工作坊发起人之一郑翔鹏介绍说,以此命名团队,直接表达了团队是以海口当地的乡土文化为主打,“巡村”又展现了团队的主要活动方式,类似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实践,搜寻海口的历史印记。“学古”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到历史和文化知识,原词由海南话[wo gao]译来,即又可蕴含通过一系列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打造,把历史的文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历史上海口曾是中国通商重镇,作为移民岛屿的省会城市,移民文化、南洋文化、中原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海口碰撞,使之成为一座容纳性极强的城市。即使是在今天,当地依然保存如行符、老爸茶、换花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巡村学古工作坊里的这群年轻人,大多都是生长在海口博爱南路、文明东路等老街片区的“土著”,这群年轻人从小走街串巷玩耍,听着老爸茶店的爷爷奶奶讲巷弄里的故事,看着一片片老街在城市化浪潮中变迁。

  “我们从小就在这些巷弄里,听着爷爷奶奶讲故事长大,知道这些老街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渊源,如果没人去搜集整理这些历史,这些故事将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而消失。”

  郑翔鹏说,他的奶奶是海口市西门人,他从小听着奶奶给他讲述西门街上的各种故事长大,耳濡目染,他从小对老街的故事极其感兴趣,高中时代起就开始和小伙伴们结伴,利用假期“巡村学古”,去搜集海口节庆年俗、老街地名来源等各种民俗文化。

  “我们以为历史很远,但实际很近。”这群年轻人很快发现,事实上,看似高大上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俗的延续。过年过节的各种习俗,祭灶、採屋、贴利是、做年糕……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们热爱、敬仰生活的集中体现。

  可这样的传统习俗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你知道吗,当年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在白水塘旁边,有很多同学在白水塘整整住了三年,都不知道丘濬墓就在学校旁边。”同龄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让郑翔鹏、陈康等人感到焦虑,尤其是上了大学视野开阔后,他们发现,和现代浪潮滚袭下的大都市相比较,海口至今保持较为完整的乡土习俗,这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下去。

  举办首个海南年俗展

  2014年5月,这群志同道合的90后大学生集合在一起成立了巡村学古工作坊。他们尝试在海口举办了海口摄影展、骑楼夜跑等几次小型本土文化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让他们信心大增,有更多勇气来继续弘扬本地文化。

  在外地求学时,郑翔鹏发现,有些人并不了解海南,甚至对海南有误解。“很多人以为海南的岛屿位置可能导致很多传统习俗与中原文化差异较大,但实际上正因为是移民岛屿,海南的汉族人更为重视传统节日习俗,因为这些都是他们与原籍地相传相通的文化纽带。”

  2014年8月份,巡村学古工作坊在省图的邀请下,决定合作筹办一次海南年俗展览。以年俗展全方位记录海南尤其是海府地区的文化民俗,展现海口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让更多人认识老海口,也希望以此成为游客了解海口的一个索引。

  很快,巡村学古工作坊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向社会征集海南各地年俗照片,并利用暑假时期工作坊的大学生们开展了田野调查,记述搜集各种年俗资料。

  这群年轻人还带着稚气的青春脸庞,在炎日高温下穿梭于大街小巷中,受到了很多海口老人的喜爱。老人们把蒙尘的陈年往事向他们娓娓道来,并送给他们很多过年祭拜祖先需要的物品作为展览,甚至还有些海口老市民给展览提供赞助费,以此支持这群年轻人弘扬本土文化的梦想。

  猪仔包、红枣酒、做年糕、行符巡村……在每次田野调查中,巡村学古工作坊的年轻人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也在日益增加。

  “这不仅是一项重新认识家乡的项目,同时也是一项增加自我阅历,探索新知识的项目。”在此次的年俗搜集活动中,这群年轻人挖掘了许多封尘在巷弄里的历史故事,也对内地与海南文化差异做了一些有趣的探讨。

  比如,海南人过年前爱逛花市买盆年桔或菊花摆放家中,年桔象征着大吉大利,但是菊花又有什么寓意?在内地,八九月份开花的菊花是寓意着萧瑟秋日的到来,可在四季如夏的海南,菊花倒意味着百花争春之象,因此海南人对年末买菊花当盆景并不忌讳。

  拒绝做失忆的一代

  在巡村学古工作坊的工作磨练中,这群年轻的小伙伴们也都各自显露出特长。擅长文字的郑翔鹏负责资料的编辑整理,读设计系的罗健历时一个月巡遍骑楼老街,熬夜手绘绘画,一起排版讨论,制作了一本以海口骑楼为主题的月历,月历中的每幅画都展现了骑楼地段的风土人情、百姓生活,每幅画底下还有着海南本土民俗节日的提示。

  筹备半年的年俗展终于赶在年末前展出,很多海口本地居民、外来游客都纷纷前往参观,并被本地多家媒体关注宣传,让这群大学生们感到极为自豪。

  “我们热爱海口,热爱海南,不想让这么多的传统文化遗失在我们这一代。”城市化加速的海口,很多老街进行搬迁改造,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习俗也随着人们的搬迁失去了传承土壤,面临失传险境。郑翔鹏说,在屡次的田野调查后他们发现,如果再没有人及时对海口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搜集拯救,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会消失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浪潮当中。

  “比如骑楼老街的开发,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老街上以前是一条官巷,很多大户人家的门柱前都有拴马环,这些都是老街历史的见证,可开发后很多拴马环都被破坏掉了,很可惜。”罗健说,巡村学古工作坊的努力,就是要重新去搜集挖掘这些老巷弄的历史,吸引更多年轻人认识家乡的文化魅力。

  在郑州大学中文系在读的郑翔鹏,曾被学校选中到台湾当交换生,台湾年轻人对家乡文化的高度认同感让他大有触动。“台湾一到传统节日期间,大街上会看到很多年轻人会很自觉去参与到这种习俗活动,一起去祭拜巡街,搭台唱戏,可在海南,传统习俗很少看到有年轻人参与,大多都是以中年人或老年人为主。”

  拒绝做失忆的一代,不让传统文化遗失在这一代。为此,巡村学古工作坊的年轻人在努力。年俗展后,这群年轻人又开始新的田野调查,收获颇丰。“我自己从这些调查活动中,不仅对家乡有更深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清晰目标。”郑翔鹏说,今年上大四后将准备报考人类学研究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文化的搜集和拯救中去。

  在为期半年的田野调查中,巡村学古工作坊对海口骑楼地区的巷弄地名、庙会年俗、街头俗语做了搜集与整理,接下来他们将继续用脚丈量海口的土地,用眼感受海口的乡土魅力,用脑思考如何传承海南的本土文化。“想继续为宣传海南文化做点事,让大家重新认识家乡的文化魅力。”

 

相关链接:

年俗在复兴 年味在回归
海南首个年俗展开幕 琼籍90后大学生自发组织
海南传统年俗你还记得多少?
镇江打酱油年俗值得研究
年味越来越淡孩子不知所措 部分小学生年俗作业交“白卷”
春节拜年是主要日程安排 年俗要传承也要有变化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