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袁隆平在海南 育人如育稻:不“循规蹈矩”的老师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范南虹 况昌勋 时间:2015-03-24 10:21:03 星期二

 袁隆平考察新品种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  武威 摄 

 

  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采访,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他的学生还是同事,都不称袁隆平为“袁院士”或者“袁老”,而是亲切地叫他“袁老师”。

  袁隆平的第一个职业身份,便是袁老师。1953年7月,袁隆平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长达18年的教书生涯。这18年,在袁隆平辉煌传奇的生涯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自己也很怀念这一阶段,在其《袁隆平口述自传》一书里,还辟有专门的章节回忆生命中这段重要的历史。

  采访袁隆平院士时,他也满怀深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农校当老师时,带领学生开展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农业科研。

  “八爪鱼”般的农校老师

  当时的安江农校地处偏僻,同学善意提醒他:“小心一盏孤灯照终身”,这对天性活泼爱玩的袁隆平来说是一大考验。为了学校的教书生涯不至于单调无聊,到学校报到之前,袁隆平特意去买了一把小提琴。

  到安江农校后,让袁隆平深感欢喜的是,农校旁边就是清澈的沅江,这让酷爱游泳的袁隆平一下就爱上了这里,他放下行李,就跑到沅江去游了个痛快。

  “我在学校,什么课都教过,像一只八爪鱼。”回忆教书生涯,袁隆平愉快地笑了。在安江农校,袁隆平因为会唱俄文歌曲《喀秋莎》,还教了一学期的俄文,为了提高学生的俄语读写能力,还组织学生和苏联对口学校的同学用俄文通信。后来,袁隆平又教学生游泳、跑步、拉小提琴等。

  “我很善于做思想工作,把班里的干部组织起来,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袁隆平教学没有老师的架子,他和同学打成一片。除了专业课教学外,他带着学生一起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和文娱活动。

  更有意思的是,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农业科研实验活动。“我经常带学生去农田、野外采集实物和标本,然后根据采来的标本制图、画表格、编教材,自编自教,很是快乐。”

  袁隆平带领学生做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把蕃茄嫁接在马铃薯上、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各种奇思妙想的试验。为了创造短日照试验条件,袁隆平把自己的被单拿出来,和学生一起用墨水涂黑了来遮挡。试验产生了奇妙的结果,月光花嫁接的红薯产量特别高,其中最大的一个红薯重17.5斤,西瓜嫁接南瓜长出了一个“奇瓜”,既不像南瓜又不像西瓜,拿到课堂上惹得学生们哄堂大笑。

  这些科学试验,又像是一场场好玩愉快的游戏,原本枯燥艰苦的农业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同学们从中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毕生难忘。从安江农校走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成为我国农业科学领域重要的科学家,有些学生终身追随袁隆平,成为他得力的助手,比如李必湖、杨运春、尹华奇、潘立生等。

  有胸怀有远见的袁老师

  离开安江农校,进入湖南省农科院后,虽然不再教书,但袁隆平没有停止培育杂交水稻科研接班人的工作,他培育人才的工作更上一个层次了。

  国家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首席科学家廖伏明,是袁隆平院士的第五个博士生,他1984年毕业,后来成为袁隆平的同事,与袁老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他对学生的培养和提携,就像他培育杂交水稻一样,是无私培养的、是悉心呵护、是满怀感情的。”在廖伏明眼里,袁隆平是位胸怀宽阔,对天地万物都有大爱的人。

  廖伏明举了个例子。无论是湖南省农科院,还是国家水稻研究所,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容易申请到科研课题,袁隆平为了鼓励年轻人成长,他拿出自己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获得的几万美金顾问费和所长基金,设立了“青年科研基金”,支持自己的学生做博士论文,支持年轻人申报科研课题。

  “他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要还是身传,他很少跟学生讲大道理,总是身体力行影响学生。”湖南省农科院副主任马国辉和袁隆平共事28年,他亲眼看到袁隆平带了很多博士生出来,也看到袁隆平无私地带着本单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

  “他很有远见,作为一名世界级科学家,从来不考虑个人名利得失,更多的是培养接班人才。”廖伏明说,袁隆平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攻关目标,如今86岁高龄了,还在攻关16吨/公顷的超级稻。

  “科研不要怕失败。”袁隆平说,年轻人搞科研失败了,可能会受到打击,可能就此难以再申报到课题。但如果他搞科研失败了,没关系,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不用担心前途和名利,却可以为后来者积累失败的教训和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他不重文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能力,也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马国辉说,多年前,湖南省农科院有一位从事栽培科研的年轻人,但不擅于人际关系,一直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袁隆平发现了这位同志的能力,支持他读自己的博士,现在这位同志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杂交水稻栽培专家了。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采访中,袁隆平向记者背了一段韩愈的名篇《马说》。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得益于有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农业科学家要走到田里去,要用汗水浇灌科技成果。

  正是秉承这一理念,袁隆平用他的方法不仅为世界培育了杂交水稻,还为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家。

 

相关链接: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纪录 “80后”袁隆平不言退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纪录 “80后”袁隆平不言退
三系的杂交,三代的缘——袁隆平的海南缘
袁隆平曾险当飞行员 每年都要到三亚搞研究
刘赐贵三亚考察调研看望袁隆平 动车上现场办公
袁隆平:海南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宝贵的“种子库”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