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4月22日消息(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胡文娟)每位学生都期待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但为什么每次在考试成绩公布后,总是会出现一些意外的错误使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呢?不少学生将其归因为“不小心,粗心犯了错。”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每一个红叉子背后都透露出学生知识架构的疏漏和思维习惯的偏差。海瑞学校三名不同学科的老师就这个问题详细地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粗心是少数,更多是练习不够考试结束后,学生在审查试卷时,总会发现有些题目是不该错的却错了,为此,不少学生向家长解释:“哎呀,又是不小心丢分的。”海瑞学校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罗琴认为,考试出错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仅仅因为粗心出错的是比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因为练习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通常会认为是由于不小心答错的,但其实背后更多的是因为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不够,缺乏练习。”罗老师说:“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有认真习惯的培养。”
出错是一种思维习惯?
粗心出错确实是考试做错题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因。海瑞学校初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老师申芙蓉老师总结了学生考试出错的几种原因。
“学生出错的第一个原因便是思维习惯的错误,比如看题毛糙、审题不够仔细等。在政治教学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逆向选择题,一些学生在审题时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忽略了题目中的‘不’字,做出错误选择,这种情况在考试中经常遇到,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审题时把‘不正确’三个字着重圈起来。”申老师说。
申老师认为,粗心虽不易避免,但因粗心而造成的比例相对较少,建议学生要多多加强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点的梳理,这才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制定系统计划克服粗心
如何克服粗心,海瑞学校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叶瑾说:“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的好习惯,同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做到无知识‘死角’。”叶老师说。
“做题粗心并不是一个小事,它也会体现在生活中马虎大意。”叶老师认为,老师和家长都要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克服学生粗心大意的习惯。
“粗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将来的工作,家长和老师都要高度重视起来。”叶老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