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地处南海航线要地,海上贸易频繁,水下文化遗存丰富。20世纪70-80年代,渔民海上作业时在北礁、珊瑚岛等海域时有陶瓷器、铜钱、石像等水下文物的发现。第一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始于1996年4-5月间开展的西沙群岛文物普查工作,这也是中国南海诸岛考古项目的一部分,由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了西沙群岛文物普查队,对西沙群岛所属岛屿和沙洲、礁盘进行了系统的陆上和水下文物普查,水下考古调查主要在浪花礁、华光礁、金银岛、羚羊礁等岛礁的礁盘附近开展,发现沉船遗迹和水下遗存地点8处。
保护我国南部疆土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是我们维护、捍卫海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部分。30年前,一群中国的考古学家以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一真理。
1974年3月至5月,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队员,乘坐渔船开赴西沙群岛,在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和广大渔民的支持下,对西沙群岛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考古调查。
这次考古调查有着特殊的背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南越当局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珊瑚岛、甘泉岛、琛航岛和金银岛,公然向中国提出领土请求。之后,围绕中国南海诸岛的纷争一直不断。1974年1月,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对入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军队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的文物考古队员,先后于1974年和1975年对西沙群岛的多个岛屿展开了考古调查,在甘泉岛西北端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证明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1998年12月18日-1999年1月24日,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和海南省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组成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对西沙群岛水下文物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北礁为主,发现3处沉船遗址和5处水下文物遗存;永乐环礁一带则有石屿一号沉船遗址、曲手顶一号地点和银屿的3处文物遗存;华光礁发现1处南宋时期沉船遗址,因受破坏严重,而对其做了抢救性试掘。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