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商家裹粽忙 元才 摄
儋州粽子,越来越成为吸引省内外消费者必尝的海南美食之一。对此,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表示,市委、市政府确定,打造以儋州粽子为代表的九大品牌,突破性发展一批群众基础好、生产规模大、市场空间广的农业品牌,从而实现富民强市的产业发展目标。
古老的儋州粽子,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碧海连万里,粽香越千年。
到既有海域又有内陆的儋州揽胜,探源与儋耳郡相伴生的儋州粽子“前世今生”,那深厚的底蕴和多彩的故事,彰显出穿透时空的无限魅力。
历史渊源
儋州粽子自汉始
武运文脉传千载
艨艟巨舰劈波行,雄师十万平战乱。两千多年前,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先后率军平定海南,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其中,西汉路博德的战绩,催生珠崖、儋耳郡,开创了中央政权直接统治海南的历史;东汉马援坐骑刨井为将士解渴的佳话,留下“白马井”的传奇地名。
儋州粽子的历史,也像勇冠三军的伏波将军一样誉满琼州。
惟有马井地下水,清风不改旧时波。如今的儋州市白马井,因伏波将军马援的白马踏出地下水而得名。此井中之水被取来蒸煮以虾米为料的粽子,故名“伏波虾米粽”。
到了两宋,儋州粽子洋溢着浓郁的“文气”和“仙气”。
谓之“文气”,是因为儋州粽子在大文豪苏东坡手里得到创新。北宋时,苏东坡谪居儋耳中和三年。同时作为美食家的东坡先生,亲手创制的“东坡粽”别具风味。“东坡连续三个端午节都在儋耳度过,每年除了用传统的猪肉包粽之外,还教当地人包豆子粽、干鱼粽、虾仁粽、鸭蛋粽等,并以此类粽子作下酒菜。”儋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造说。
谓之“仙气”,是因为儋州粽子与道教南宗白玉蟾结缘并得以发展。据《正德琼台志》卷六载:松林岭“一名儋耳山,在儋州北二十里……白玉蟾亦在此修炼”。白玉蟾到琼州松林岭炼丹时,包清粽蘸蜂蜜糖而食之。这种食粽方法,使儋州粽子的口感更加美妙,并曾流行一时,被后世称为“白氏粽法”。现在当地一些居民,还在沿用这种包清粽蘸蜂蜜糖的食用方式。
原本带着伏波将军豪气、块头很大的儋州粽子,在浸润“文气”、“仙气”的同时,再度开创了“武运”,由儋州本土的两位武将联手创制。
这两位武将,就是明代初年的“威武将军”符南进、“嘉应将军”符那宽。他们从儋州洛基地区走出,在外建功立业,晚年荣归故里后,平时喜欢吃粽子,于是直接推动了“洛基粽”的诞生。
由于这两位将军都是儋州人,因而使“洛基粽”充满乡土气息,这也加快了向民间推广的步伐。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洛基镇上有一摊点女主人唐三婆,利用优质糯米加配料,制作一种三角形粽子。由于这种粽子在继承“洛基粽”传统技法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因而色香味俱全,使“洛基粽”更加有口皆碑。
儋州粽子自汉始,武运文脉传千载。近年来,源远流长的儋州粽子历久弥新,成为颇具地方风情的美味珍品。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