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高考(课程)中,残疾考生刘晓丽可以坐着轮椅进入考场考试,减少双脚行动不便给她带来的“麻烦”,这让她在应考的紧张时刻,多了一些踏实的感觉。
25岁的刘晓丽出生在中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偏远农村,目前就读于西吉中学,因小时候患有脑膜炎动过两次手术,导致视力低下,双脚行动不便。此前,她因病情恶化休学在家8年,期间通过自学考上了高中。
“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加上今年国家给残疾考生提供了很多便利,希望能够正常发挥,考入理想的大学。”刘晓丽说,她的梦想是考上陕西师范大学,因为她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同时这所学校也是离家最近且被列入国家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的大学。
今年5月,中国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出台《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这是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专门制定的管理规定。
规定要求,从2015年高考开始,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为残疾人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其中包括提供盲文试卷,免除外语(课程)听力考试,允许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或使用轮椅、拐杖、特殊桌椅,延长考试时间等。
刘晓丽的班主任胡志勤说,这些人性化举措体现出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关心,更有利于高考公平。当地招生办也会在每年高考时组织志愿者帮助残疾考生进出考场,为他们提供便利。
“让残疾学生享受高考便利,意味着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环境的改善,这在促进高考公平的同时,对他们更多是一种精神激励,有助于推动残疾人融合教育发展。”宁夏残联副理事长柴建国说。
据宁夏教育考试院介绍,今年共接到1名盲人、1名脑瘫患者、3名听障残疾和3名肢体残疾考生的申请,招生机构将按规定分别给予延长考试时间、优先进入考点考场、使用轮椅、免除外语听力考试、佩戴助听器等便利。
事实上,包括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在内的多部中国法律都明确提出残疾人享受平等教育权,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社会、政策配套、技术手段等因素,一些残疾人参加高考甚至接受普通教育仍会遭遇“招生歧视”。
为此,中国政府不断从完善政策、改善无障碍环境、加强对残疾人康复救助等方面保障这个特殊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据了解,自1985年滨州医学院创办中国首个残疾人高等教育专业以来,近30年间中国已有超过9万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而为了减轻残疾人的教育负担,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投入资金扶残助学。柴建国告诉记者,在宁夏,残疾人从接受学前、义务教育到中高等教育都能享受到资助标准400元至4000元不等的助学款。2014年,宁夏共投入140万余元用于扶残助学,资助残疾学生2269名。
一些残疾人工作者认为,从去年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到今年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政府在逐步改善残疾学生入学、考试环境的同时,相关部门特别是高等院校还应保障残疾考生的入学权,给予他们公平透明的录取机会,以真正实现全纳教育。
“高等院校应对残疾人给予适当照顾性录取政策,并逐步探索开设更多适合残疾人自身发展的专业,让残疾人享受到普惠政策中的‘特惠’。”柴建国说。(记者赵倩陈霖)
(新华网 赵倩 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