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新坡镇南坡仔村的手工扫帚颇受关注
它们积淀着海南民间最朴实的文化和智慧,是海南的非物质文化名片;它们曾经辉煌,如今也在国内屡获大奖,然而,它们的传承和发展还是遇到了瓶颈。
海南的传统手工艺最近在国内屡获关注。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南椰雕省级传承人、海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名驹创作并代表海南参加评选的椰雕作品《喜得佳偶》和《三月三的赞歌》在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随后,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海南传统手织黎锦作品《禅织味》获得了2015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的金奖。
然而,在获得如此殊荣的另一端,却是椰雕工艺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中早已衰落的现实。不仅仅是椰雕,海南众多的传统手工艺几乎都处于如此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政府积极的宣传和扶持,另一方面却是传统手工艺依然无法突破传承和发展瓶颈的现状。
传统手工艺:曾拥有辉煌岁月
椰雕、黎锦、制糖、制陶、竹编工艺、制盐……海南岛丰腴的物资,经过古今历代勤劳而聪慧的岛民们创造性的利用,演变出众多令人称奇的精湛工艺。时至今天,在这个机械化盛行的年代,由于带着某种质朴而遥远的记忆,这些手工艺技艺愈发显得珍贵,散发着来自历史深处的幽香。
“富道村的椰雕,早在400年前就已经初现了。”海口市龙桥镇的富道村自古以来是十分闻名的椰雕村。吴名驹是富道村椰雕传人文传述老人的最得意的弟子。少年时代的吴名驹拜文传述老人为师,在椰雕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坚持至今。对于这种美丽的手工艺术,吴名驹十分痴迷。
几百年来,富道村的男丁们以椰雕手艺谋生。在古代,这个村庄出品的椰雕甚至成为很多官僚显达者的收藏。1980年代,改革开放让富道村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收购商们蜂拥而至,抢购这里的椰雕产品。这些产品不但在岛内面向游客销售,很多还远销至东南亚一带。这种体现了海南文化精髓的手工艺术还进入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和椰雕一样成为海南非物质文化名片的,还有黎锦。这种产于海南黎族居住区的纺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南宋名臣范成大所著的《桂海虞衡志》中记载的“黎单”、“黎幕”在宋代就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而清末文人陆次云所著的《峒溪纤志》中就有记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
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法制糖技艺,也曾经在海南的历史中有着辉煌的一段时光。在海南,唐代已有制糖业,宋代已成规模,清代土糖贸易尤盛,至解放前,海南收工熬制的糖条誉满全岛,远销广州、上海,出口日本、东南亚等,一直是海南主要出口的土特产。千百年的光阴中,制糖者已经换了一代又一代,唯一不变的,是那红糖的醇厚味道,让那岁月的风尘都变得甜蜜。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