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紧张的高考中缓过神来的考生们又要面对新的抉择。上线的考生焦灼于报考哪所学校;高校间也在展开抢夺各省高考状元的拉锯战;而不少未上线的考生则在一片热闹声中黯然神伤:是退而求其次报个学校上学,还是再给自己一次亡羊补牢的机会,去做一个安静的复读生?
近年来,各地参加高考人数虽逐渐下降,但不少地区复读人数却正在增加。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复读生占考生总数比例总体增加,仅湖南省,全省考生37.8万人,其中往届生5万人,复读生比例超13%。而历年高考大省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复读比例同样不低。
“遗失的3年”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现在读来满是正能量、大家耳熟能详的对联,对来自甘肃兰州的贾磊来说,意义非凡。
“为了这句话,我在同一所学校,度过了6年高中生活!6年!”说到这段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的时光,贾磊显得神情激动。
参加过4次高考的他,对复读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复读的那段时间,每天早上5点进教室,我总会习惯性的先看看这幅挂在教室后墙上的对联,它见证了我的复读生活,也激励我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小贾解释说。
因为是复读,他比高三时更加懂得时间的可贵。“早上5点到教室,晚11点回宿舍,躺下后用不了2分钟,一定能入睡。”这样的生活,我坚持了3年。
当谈到为什么能如此坚韧,他说他就认定了上厦门大学,但第一年高考他的成绩都没过本科三批的分数线。
3年,他的执着触动了周围不少同学,好在结果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的复读生都能如愿以偿。”他说:“同学里边不少复读2、3年的,最后依旧考的不理想、甚至没上二本线。”他说,最夸张,有个人复读了5年,复读到自己的同学都大学毕业回高中教书了。
今年已经大学毕业的他说:“看到微信朋友圈里高中应届毕业的很多同学已经比我提前工作了3年,有的同学已经研究生毕业了,不少已经成家的同学孩子都可以咿呀学语了,而我才刚步入社会。总觉得自己丢失了3年。”他说,回想起几年的复读生活,他只记得每天都在埋头书堆,背历史、政治或者做永远做不完的各科的模拟题。
“那段回忆,经此而已。”他说:“从18岁开始复读,考上大学时21岁,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除了教材和复习资料,没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更没有精力和勇气去谈恋爱。”
他说单调的复读生活,让他在最好的年纪错过了文字和爱情。
“因对命运的不甘与抗争”
“复读的苦,是一种成全。”性格开朗的严学斌如此总结自己的复读生活。作为一个理科生,现在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他,痛恨、也感激那段复读时光。
复读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他说:“经历过复读的劳动强度和压力强度的人,还有什么压力抗不过?!”也是从那时起,深受路遥《白鹿原》中孙少平感染的他,像这位主人公一样“爱”上了吃苦,也让他做任何事情都学会了条理和规划。
为了复读时能实现成绩的有效突破,他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身体的锻炼、饮食的平衡、情绪的控制是高效的学习状态的保障。”小严每天坚持绕操场400米的跑道10圈,坚持每天喝牛奶、坚持每天指定完成学习的内容。
“其实,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必须内心有所依靠、有所支撑。不然,我们拿什么战胜多次高考的压力和面对可能的再次落榜的恐惧?”小严说,让他坚持过来的除了家人、朋友、老师的支持,还有一个信念:像孙少平一样去和命运抗争。
上了大学后,他依然保持复读时留下来的这一习惯。他曾在大二选择了休学从军;2013年退伍后,他从上海骑自行车,跨越大半个中国,骑上了青藏高原,骑到了纳木错,骑到了拉萨。
复读的生活是孤独的,特别是精神上。“尽管在同一个教室里满是一起战斗的同学,可大家沟通并不多,除了邻桌几个同学关系比较要好,复读一年下来,坐在最前排和最后排真有没说过一句话的。”
“然而最痛苦的还是看着很多知识点还没准备充分,而高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藏身在一轮轮的模拟考试和各科分发的复习资料中间不能自拔时,哪种焦躁和恐惧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因此很多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常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如果这次还考不上该咋办,这是困扰在每一个复读生心头的‘撒旦’。”他说:“上了大学后,我还好几次做梦高考落榜,痛苦到从梦中惊醒。”
“复读是一场蜕变”
晓光 河北人,文科生,喜欢文字,擅长写作。
“高一入学在财务处交学费时,因为和那个自称本科重点毕业的财务老师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我妈和我开玩笑说,‘本重’是产笨蛋的地方,儿子三年后你别考‘本重’,考个‘名牌’吧。”他说。
三年后——2006年,晓光没有考上名牌,也没有考上妈妈当时不屑的“本重”,而是走进了老家县城里唯一一所高中的复读班。为了兑现对妈妈的承诺,也为了心中的那不可言说的、莫名的不甘,他背着一大包复习资料,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户的角落坐下。
而这一坐就是将近200多个日夜。
河北,衡水中学高中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波及全省,而他所在的高中就是学习了衡水中学的做法。
高考不易,备考艰辛,然而作为一个复读生,最大的敌人远非这些,而是那至始至终阴魂不散的压力——复读生特有的压力。
期间的痛苦和精神的折磨不言而喻,但也让他更为清醒:“是复读的切身经历,才让我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我和我们所接收的教育,我们的承受和失去。”他说,在复读不久后,学业之外,他开始了写小说的计划。
2007年,6月,在高考结束当天晚上,当大家跑出校外喝酒狂欢时,他一个人在凌乱的宿舍写完了这部以他的高中生活和复读生活为蓝本的青春小说。写作,是他紧张而压抑的复读生活之外的难得的娱乐,也是支撑他走下来的重要理由。作为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几经斟酌,他最后把书名定为:《蝉蜕》。
相关链接:
海南高招:如何降低高考填报志愿落选风险?5大问题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