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岁的吴可兴老人跟家人一起包粽子 侯赛 摄
冯白驹相赠老照片
对吴可兴老人来说,这辈子他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一张老照片。
跟记者见面当天,他特意将这张照片用透明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揣在身上。这张照片的正面是冯白驹将军年轻时候的军装半身照,背面印着冯白驹将军的红色刻章,并竖排写着“赠给深怀厚爱的革命战友”。
这张照片是1955年,冯白驹回到家乡海口土桥区(现海口红旗镇)参加老苏区慰问会议的时候,送给吴可兴留作纪念的。
那么,为什么冯白驹会将自己的照片送给吴可兴?吴老作为他身怀厚爱的革命战友,两人又有着怎样的深厚情谊呢?提到这张照片,吴老记忆的时针又拨回到历史上著名的“云龙改编”。
1938年下半年,日本侵略者的矛头已经指向琼崖。9月24日轰炸海口,战争形势所逼,国民党终于接受我党主张,同意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
改编后的独立队缺粮少弹,但抗日又亟需物资和枪支,各地群众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掀起募捐高潮,支援前线。就在此时,吴可兴召集本务村的群众募集了6支枪和军鞋、毛巾等一些生活日用品,亲手送给了冯白驹。这种雪中送炭的情谊让冯白驹深受感动,并对吴可兴留下深刻印象。
“提起这6支枪的来历,还有一段小插曲。”吴老回忆说,当时送去的6支枪中有5支枪是村里为了对付偷牛贼筹备的,另外一支是本务村的一个村民从国民党亲戚家借来看家护院用的,就是这支从国民党处借来的枪,后来引起了一段纠纷。
“按理说,云龙改编后,国共联合抗日,这枪送给哪支队伍都一样,都是用来抗日的。但当国民党得知这支枪被送给共产党后,要求共产党要么退还枪支,要么交1000元作为购买金。”吴可兴告诉记者,当时本务村村民得知后,自发筹集了1000元钱送给了国民党,“买”下了这支枪。
解放后,在1955年琼山区召开的老苏区革命村庄慰问大会上,吴可兴也代表本务村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公布了革命老苏区村庄的名单。本务村地处偏僻,统计时被漏掉,未被列入革命老苏区村庄的名录。这让吴可兴有点气恼,于是他立即修书一封给冯白驹,冯白驹看到信后便亲自批示,追加本务村为老苏区革命村庄。
后来,冯白驹还专门接见了吴可兴,两人聊起了往事,冯白驹感动于那次送枪情谊,便将一张自己的照片赠予吴可兴,作为两人深厚革命情谊的见证。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