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经常顶着烈日修路 陈卫东 摄
不动摇
自己出力自掏腰包
还被人问“收了多少钱”
两个老头,一堆工具,经常修路忙得满头大汗,很快吸引了村民的注意。村民起初认为,这两个老人肯定是村里聘请来修路的,要不,怎么这么积极啊?
“阿满啊,要过年了,修路赚点钱过年?”“你们包下这个工程,收了多少钱?”“你们两个老的这么辛苦赚这点钱做什么?给年轻人包去干吧。”……村民疑问不断。每当这时,江绍满就抿嘴笑笑。脾气较为直爽的吴昌汝却嘿嘿笑得大声,说:“找年轻人的话,少一点钱都不干呢。我们修路,为了后人,一分钱不收。”
蒟园村村小组组长赖志华说,一些村民都以为老人是村里聘请的,“大家都想,哪有人自己出工具还要出力义务修路啊。”他为老人解释:“村里哪里有钱啊,他们分文不收。”
江绍满的妻子曾泽美也听到这样的声音,她脸沉下来回答:“谁给他钱啊?”
丈夫忙于修路的时候,都是妻子照顾丈夫起居。曾泽美其实非常支持江绍满的修路举动,觉得“他是为了子孙后代做事”。“就是有时候修路修到比较晚,我做好饭要等他回来,他回来满身汗,还要先冲凉再吃饭。”埋怨的言语里都是心疼。
“我乐意他修路,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我卖菜都不敢坐电动车出去,只好挑担子,现在路修好了就坐车出去。”
很快,两位老人就赢得了村民的尊重。路过的村民时常给他们捎些水。有时还有冷冻的绿茶,吴昌汝老人喝下,透心的凉,“味道不错啊!”一些有农用车的村民开始帮忙运一些建筑砖块、废料到路边,堆放好,和老人一起来修这条路。
1个月过去了,1年过去了,5年过去了,路宽了,平坦了。
渐渐地,再也没有人走水利坝的危险的旧路,这条新修的路越走越平坦。每天从早到晚,数百位老少村民或步行,或骑车,踏着这条路,去上学,去赶集,步伐轻盈。
动人心
路名颂扬老人美德
老人希望路能硬底化
2014年8月,这条路上竖起了一块石碑。那是一块长220厘米、宽210厘米的印度红大理石牌。石牌是镇政府竖起来的,概述了两位老人修筑这条美德之路的善行,字里行间洋溢着赞许,“特将此路命名为修德路,以弘扬和传颂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路的名字定下来了,但两位老人的修路之举并未画上句号。只要刮风下雨,他们心里总是惦记着这条路。
今年年初,江绍满花了两千块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代替手推车。6月28日,两位老人和以往一样,去西联农场的一个小区附近运碎石。
你一锄头,我一铲子,把车上的碎石块铲下来,修复着雨后的泥坑。路过的村民看到,无不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又来修路了,辛苦了!”吴昌汝掏出手帕擦擦汗,嘿嘿冲着大家招招手。
“这两个老人真是心肠好啊。”西联农场的张初梅经常到村里捡柴,看到两位老人修路,很是敬佩,“不修哪里敢走?他们就是勤劳,义务做好事,造福子孙后代。”
江绍满的儿媳阿英也用电动车载着放学回家的儿子从这条路经过。“以前我爸没来修这条路的时候,我不敢走水利坝,也走这条路,经常摔跤,现在不会了。”阿英对两位老人的行为很是敬佩,“真是辛苦两个老人了。”拿着玩具的小江腼腆地说,觉得爷爷很棒,“会向爷爷学习”。
“现在我们和其他村民的愿望,就是这段路也能硬底化,那样就更安全更方便了。”两位老人说,到那时,他们不用再修路,可以修修水沟、除除草。“年纪老了,有一份光就发一份光,给子孙后人留点东西。”吴昌汝说。
他们留下了一条路,供人行走;留下了一份美德,供人学习。
相关链接:
海南东线高速修路无提示 司机夜间乘车经过险撞进隔离区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