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江铁桥,被称为“鬼子铁桥”,党员、学生经常来这里开展勿忘国耻警示教育 苏建强 摄
海风徐徐,浪花由远及近送回归航的渔船。鱼虾满仓,就连船底都密密麻麻地沾满肥美的寄居贝类。位于文昌市东南部的清澜港一片祥和。
极目远眺,跨越清澜港连接东郊码头的清澜大桥静静矗立;近处,刚刚投入使用的“三沙1号”补给船正期待着为中国最年轻的地级市——三沙市送去丰富的物资。这片碧波轻柔的港湾,已经成长为助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有力臂膀。
可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会忘记:76年前,侵琼日军用沾血的刺刀给这片港湾刻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1939年2月10日,日军登陆海南。在接下来不到三个月时间里,他们以疯狂的镇压、掠夺和屠杀,占领了海南岛东部、北部、南部、西部各地的重要港湾和城镇,令远离祖国大陆的海南人民陷入空前浩劫。
日寇长驱势难挡
1939年2月10日,日军攻占海口、府城的那个清晨,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一中队正如往常在原琼山县云龙墟附近操练。突然,飞机的轰鸣从海口方向隐隐传来,枪弹声也愈演愈烈、渐行渐近。
时任一中队队附的革命先辈符荣鼎已经故去,但他的儿子符小平仍然记得父亲曾经多次对他描述当时的情景: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带着几个警卫兵从大队部疾步走了过来,亮开嗓门大声作出战斗指令,“海口如果被占,敌人必然经由潭口渡江东进。一中队要尽快赶到那里,协同友军坚决阻击敌人,阻滞日军前进,掩护人民群众安全撤退!”
冯白驹所说的潭口渡口位于南渡江下游,是海口去往文昌、琼海等重要城镇的“咽喉”地带,也是日军侵犯海南东部地区的必经之地。
不一会儿,日军果然从海口朝着潭口方向开来,空中的战机轮番对一中队阵地进行疯狂的轰炸和扫射。“杀啊!”一时间沙石横飞,火光冲天,一中队战士高喊口号浴血奋战,一面向低空飞行的敌机射击,一面向渡口对岸的日军不断扫射,想方设法阻止日军渡江。
埋伏在渡口近处的一中队班长李文启被炸断的左脚血流不止,大半截身子埋在炸弹掀起的泥土里,可仍然忍着钻心的疼痛坚持战斗。战友们近在咫尺,可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他们连为班长递上一枚止痛药、一包急救包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血泊中战斗到最后一刻……
“仅就实际战果而言,这次战斗规模并不大。但其政治意义则非同小可。”省委党史研究室秘书处处长游宪军认为,潭口渡口阻击战不仅揭开了琼崖抗日独立队历时6年的抗战大幕,也振奋了全岛的民心士气,激励了热血青年投身抗战洪流。
如他所说,潭口渡口阻击战后,许多爱国青年纷纷要求参军参战,甚至一些失掉联络的国民党区乡行政人员、警察、地方武装以及各地的民众抗日自卫团,也要求独立队予以收编或派人领导他们。
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独立队已经从改编时的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拥有800多支步枪和200多支驳壳枪,被琼崖特委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下辖3个大队和1个特务中队。
但是,尽管抗日队伍迅速壮大,仍然无法阻挡日军染血的铁蹄。疯狂的日军正式开始了对海南的全面侵占。
1939年2月13日,日军的3支特别陆战队共2500多人分乘日海军第五舰队3艘舰艇从雷州半岛深尾港出发,经岛西部海面于2月14日拂晓抵达榆林、三亚强行登陆,使进行反击的国民党壮丁常备队王醒亚部和国民党警察中队遭受沉重打击。商团团长邢福多带领30多人甚至不发一枪一弹便逃入落笔山区,向红花、罗蓬地区溃散。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