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汪海永、孙孟辉:用生命建起来的西沙气象站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苏庆明 时间:2015-07-20 09:28:25 星期一

  

气象员方云华在读记气象要素(摄于1958年)

    位于西沙群岛永兴岛的西沙气象观测站,建立于1957年,是新中国最早的海上气象观测站之一,也是最早的远离内陆地区的气象观测站。它的建立,凝聚着一代气象人的心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也是新中国海洋气象事业打开局面的成就之一。今年7月适逢三沙建市三周年,通过三沙气象站两位亲历者的回忆,我们得以一窥这段历史。

  建立于1957年的西沙气象观测站(今为三沙市气象局),是新中国最早的海上气象观测站之一,也是最早的远离内陆地区的气象观测站。79岁的汪海泳,现居三亚,是气象站建站时的副站长(1957年时未配备站长,其是建站的主持人)。已故的孙孟辉,在建立时任报务组组长,后任站长,留有落款1982年6月30日的回忆文稿。

  关于建站历程,汪海泳感叹,“这是我们用生命建起的。”

  为什么要在西沙建站

  1956年10月,正在广西涠洲岛气象站任副站长的汪海泳,被广东省气象局的人找上门来:“你有新任务,别去念书了!”

  所谓的新任务,就是去西沙建站。为什么要去西沙建站?为什么要专门找到汪海泳?这还要从更大的历史背景说起。

  汪海泳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气象工作还属军队系统管理,延续着为战争服务的历史思维,不能满足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新需求。1952年10中央决定把气象工作移交国家气象部门管理,于1953年执行。在这之后,气象监测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其中没有海上气象观测基地的问题尤为突出。

  “1955年春,北部湾广西一带发生一起大风浪,翻了几十条船。”汪海泳说,这促使国家下定海上建站的决心。而首个站,就选在离海岸约有40公里远的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汪海泳就是建站负责人之一。当年12月,涠洲岛站正式建成,成为新中国首个海上气象站,为当地天气预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南海建站的问题。“建这个站主要是为了防台风,而当时我们在南海气象资料建立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汪海泳透露,当时某西方国家在南海建有气象站,我国可以获得其发送的气象报告,“但我们十天八天才收一次,根本不起作用。”

  正是这项紧急的任务,加上汪海泳的建站经验,使广东省气象局找到了汪海泳。当时,他即将被送去北京大学研读气象专业,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放弃了这一机会。

  1957年2月,广东省政法干校全省气象工作会议正式宣布了西沙建站的决定。汪海泳和时任北海气象站报务组组长的孙孟辉都参加了会议,汪海泳找到孙孟辉:“咱们一块去!”孙孟辉在文稿中则写道:“我们二人当即向刘局长(编注: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刘铁平)请战,要求去西沙建站,保证完成任务。”

  那一年,孙孟辉23岁,汪海泳才21岁。面对重担,两位年青人迅速行动。会议结束后,孙孟辉着手准备建站需要的基建材料,而汪海泳则于3月从广州坐船到西沙先行考察,初步定好永兴岛建站,拍了照片,没待几天就回来汇报工作。

  这时,历史再起波澜。汪海泳说,3月下旬,我国几十艘渔船在西沙被某南海邻国军队非法逮捕,形势顿时紧张起来。“刘铁平局长对我说,西沙站能不能建现在成问题了。建,你们有生命危险;不建,我们没西沙资料。你怎么想?”

  “西沙是我们的领土,建站事关国家尊严,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不但要建,还要建得更快!献出生命我也要去!”汪海泳坚决地说。他还对刘铁平提了三个请求:一,从现在起就要组建第二批值站人员,“第一批死了,下一批上。”二,第二批人员要从部队出身。三,争取给上岛人员配备武器,万一需要时可以自卫。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