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党政军干部学习而编印的《政治大纲》
物资匮乏而精神富足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与封锁,美合根据地又处于初建阶段,物资供应非常紧张。比如纸张,除了要供给学校印刷讲义,还要供给抗日新闻社、战斗生活报社印刷抗日宣传材料。
在这种情况下,学员们能领取到的纸张是很少的。每个人每个月只要能领到几张又薄又小的学习用纸就如获至宝,得仔细收藏起来留到考试时用,平时的练习和作业只能写在废纸和旧报纸的空白处。当时,也很少有人买得起钢笔,或者说,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样“奢侈”的文具。刘英豪说,大部分学院甚至教师的文具都要动手自制,比如用木炭或锅底的烟炭磨成粉末加水调制成为“墨水”,再用小竹管削成蘸水笔蘸取书写。
《琼崖公学史稿(初稿)》里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来自原琼山县的妇女班学员黄若媛入学不久便染上了当地流行的疾病——疟疾,病发时浑身发冷、高烧不断,日复一日将原本身体健壮的她折磨得面黄肌瘦,最终竟卧床不起。
师生们都劝她休学回家养病,可黄若媛始终不愿放弃读书的机会:“党给了我们读书的机会,也交给我们抗日救国的使命,我们怎么能软弱畏难、半途而废?”于是,在班干部王玉春、祝翠连等人的号召下,琼崖抗日公学的师生们轮流分工,有的人为她煮汤熬药,有的人为她换洗衣物,有的人为她补习功课,有的人担负起背着她往来教室与宿舍,确保重要课程的听讲……
物质生活虽然极为艰苦,但学员们的精神营养非常丰富。
教务处为每个班安排了固定的音乐课,由罗洪文、祝菊芬等教师教授革命歌曲,还开设了列宁室(文化室)作为学员们排练节目和开展文娱活动的场所。每天,当嘹亮的起床号迎来晨曦,琼崖抗日公学里整齐的跑步声、歌唱声就响成一片。这边唱:“肩上背着枪,子弹贯入膛,唱着歌儿前进”;那边唱:“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有力的歌声唤醒了沉睡中的山峦。
罗洪文说,每天的劳动学习后,学员们还会三五成群集中高唱《延安颂》、《流亡三部曲》等革命歌曲。周末晚上,学员们有时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捡黄金》等流行的街头剧,有时还演出自编自导的反映抗日战争真人真事的情景剧。这些文艺节目不仅装点了学员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日后的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琼崖抗日公学仅仅举办了两期,就因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进攻而停办。然而,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该校为全省各地输送了600多名革命骨干、抗日战士。毕业后的学员有的被分配到前线部队,有的被分配到各县区乡,充实了战斗队伍、夯实了党政机关。
在后来的工作中,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排演的文艺节目带到了战士和群众中,丰富了战时文化生活,也宣传了抗日救国的最新主张。
他们的到来,如同革命的火种散落天涯,渐渐地形成了燎原之势。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