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小西藏”:即将消失的茅草屋
来源: 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

李金红

时间:2015-09-08 09:57:51 星期二

  山海云雾,悬崖峭壁,清水涟漪王下乡。

  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县城向霸王岭方向车行约两个多小时,便到了王下乡。王下乡恰好在雅加大岭和黎母岭群山环抱中,森林繁茂,河流纵横,素有“海南小西藏”之称。

  尽管王下乡地处偏远,但这个山村早在70多年前已为国际学者所关注。1931年和1932年,《海南岛的黎族》作者、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曾先后两次来到这里,徒步做专业性极强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海南岛的黎族》也被海外学者认为是研究海南岛黎族的权威性著作。

  王下乡乡委书记吴成元介绍,王下乡是一个纯黎族的少数民族乡镇,辖区共有三派、钱铁、洪水和大炎四个村委会,707户,人口3265人。其中,洪水村更是保留着完整的黎族部落生活。沿着蜿蜒小路,在当地干部带领下,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洪水村,在一片苍翠的椰林下,一间间形似“金”字型的茅草屋格外吸人眼球。

  洪水村委会副主任林庆说,洪水村现有150间“金“字形茅草屋,约有八九十间集中在俄力村。生性活泼的黎族山民养成迁移居住的习惯。他家的茅草屋是整个村寨最古老、最完整的,在这里已繁衍生息了好几代人。

  林庆告诉记者,黎族茅草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形似覆舟,故称船形屋。后来,干栏式建筑有所变化,从高架式船形屋变为落地式船形屋,从船形变为金字形,又从金字形泥墙土变为金字形木板墙板房。金字形茅草屋为人字顶或金字顶,已是黎族住宅演变的第三个阶段: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糊稻草泥抹墙,房顶再戴一顶编织细密的“草帽子”,能保证雨水顺流直下。

  随着时代变迁,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慢慢从传统过渡到现代。2009年,当地政府每家补贴8000元,支持民房改造,如今补贴增加到2.5万元,村里141户全部盖起平顶房,一步迈进了现代生活。

  然而,林庆依然舍不得拆掉茅草屋,经常回来通风、打扫。他说:“以前,在屋里生火做饭,烟熏火燎可以赶走蛀虫,现在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虫蛀房梁。”在林庆看来,茅草屋是黎族人的“根”。

  记者在洪山村委会俄力村看到,黎族人民搬迁到新居后,茅草屋已无人居住,不少茅草屋外层已经脱落,有的茅草屋已经严重变形。“一旦遇到台风大雨天气,这些茅草屋极有可能塌陷。”林庆担忧地说,“以前洪水村有着丰富的盖房资源,比如茅草、木料、竹子。村民搬进砖瓦房后,不再需要修补茅草房,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这些盖房的材料了,尤其是茅草。

  吴成元介绍,一方面改善黎族居住条件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没有了人气的茅草屋却面临着难于保护的尴尬,今年昌江县委县政府已将洪水村纳入政府规划之中进行保护。

   记者离去时,已是黄昏,夕阳落下,一间间茅草屋尤显落寞,放佛在等待着主人归来。

 

 

 

相关链接:

海南三亚查处27宗涉旅案件 对旅游购物点罚没26.5万元
海南大学首次使用网上自助报到系统 新生扫码拿宿舍钥匙
为给家里捡鱼 海南三亚7岁男童溺水姐姐搭救却双双沉没
深化陆海统筹 壮大海南海洋经济

 

(编辑:林道亨)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