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中开发 描画未来发展蓝图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许春媚 时间:2015-09-28 07:28:23 星期一

  日渐成熟的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

  东寨港琼北大地震遗址是国内惟一的地震陆陷成海遗址。

  旅游开发会不会造成红树林生态环境的恶化?红树林适度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这是海口上下的共识。2012年底,海口出台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对东寨港红树林的旅游开发进行了顶层设计。

  “我们将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旅游互动平台,将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资源优势,努力推动相关旅游项目的落地与建设,争取在三年内让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的建设初具规模。”海口市旅游委总规划师石向荣说。

  单从字面上来看,红树林,会令人产生一种“晓来谁染霜林醉”的联想。但是,当你直面它的时候,原先的想像会完全颠覆,那一片生长在海上泥滩里的丛林全年都是那么绿油油、翠生生,蓝天白云倒映在海面上,轻风吹过,绿在晃动,蓝也在晃动。这就是海口东寨港的红树林,不知延绵了多少岁月,世世代代守护着这里的人们。

  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这片海上森林遭受到大量的人为破坏,特别是养殖业和餐饮业造成的污染影响了红树林的生态,出现大面积红树倒伏和死亡。为了恢复与建设红树林,从2012年8月开始,海口市开展了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保护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果。整治与恢复,两者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标本皆治。因此,在加强整治的同时,海口市启动了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并将其列入海口“十二五”重点开发项目,而在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中有多个项目都属于旅游产业。

  旅游开发会不会造成红树林生态环境的恶化?红树林适度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这是海口上下的共识。2012年底,海口出台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对东寨港红树林的旅游开发进行了顶层设计。

  未来的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将会呈现出怎样一种格局?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海口市旅游委总规划师石向荣,请其对东寨港的旅游发展进行了解读。

  海口定位“一山一水一影城”

  新旅游格局

  “未来的海口旅游将呈现出一山一水一影城的发展格局。”石向荣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其中的山指的是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影城指的是冯小刚电影公社等三大影视文化项目,而水就是指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山水交融,文化为底。”

  按照规划,海口将红树林片区划分为九大旅游功能分区,分别是北部滨海休闲分区、北部养生休闲分区、演丰风情小镇分区、红树半岛休闲养生分区、红树半岛休闲(北)分区、红树乡村旅游分区、特色休闲运动分区、三江水城休闲分区、三江乡村生态分区。现在红树林湿地森林小镇、红树林乡村旅游区、演丰风情小镇3个旅游项目已经落地。

  同时,总规也对未来红树林核心旅游产品进行了规划,明确将依托自然保护区整体塑造红树林湿地公园特色,同时在此基础上以海底村庄遗址、红树论坛、红树林湿地公园示范区为核心旅游产品,并积极培育休闲运动等其他核心旅游产品。

  海底村庄遗址:

  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

  史料记载,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州北部发生大地震。据专家考证,这次大地震是海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7.5,极震区最大烈度达10度,震源深度15公里,重震区为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四地,陆地沉陷成海遗墟的分布达百余平方公里,包括数十座古村、坟场、牌坊、桥、树、耕地、盐田,以及地震裂痕沟和沙土液化冒水喷沙带等。当地《郑氏家谱》、《符氏家谱》、《黄氏家谱》均记载:共有72个村庄在那次地震中沉海。位于海口东寨港区域内的林市村,是在这场大地震废墟上重建起来的村庄。

  “这是我们国内惟一的地震陆陷成海遗址,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我们村看海底村庄。”演丰镇林市村村民黄宏远是一位老渔民,多年前他曾经给国内外的地质专家做过向导考察遗址,相当熟悉这一带的海底村庄。黄宏远告诉记者,每年四五月间是观看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海底村庄”的最佳时间。

  站在林市村的的龙尾石桥上,向北望去,只见烟波浩淼,海天一色。就在400多年前,这里还是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美丽田园。然而,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改变了这里的一切。黄宏远带着记者和游客徒步走入退潮后的大海深处,观看当年地震陷入海底的遗迹。在离林市村100多米的海滩上,退潮后能见到一座古戏台,石板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海蚝贝壳。在这片遗址上,当年的石棺、舂米坑、石礅和部分宅居的墙脚清晰可见。黄宏远告诉记者,在这一大片遗址中,有个叫“仁村”的古村庄沉陷在铺前湾海岸以北4公里左右约10米深的水下,天气晴朗时,坐在小船上,透过海水,当年村子的庭院、房屋依稀可辨。还有在铺前湾与创港之间的海底,潜入海底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雕工精细的“贞节牌坊”屹立水下,成群的鱼虾在牌坊旁穿梭往来,好像神话里的“海底龙宫”。“现在很多海底村庄已经被淤泥盖住,有的就被海浪冲毁,再过一些时候可能看不到这些村庄留下的东西了。”黄宏远略微有些遗憾。

  而红树林边的村庄也因这场地震留下了不少传说。古称椰子园村的演丰镇桃园村,相传为几户陈姓人家就是在这场琼州大地震后移居而成的村落。演丰镇老文化站站长黄奕芳曾经对演丰各个村庄的村史资料进行过搜集。黄奕芳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村里有传说,为庇佑劫后余生的村民人丁兴旺,观音派善财童子化为飞鸟啄来树种落于桃园村,长成十二株参天古榕树。村里有一户村民有子异常聪明。有一天,一京城官员南下至此村听闻此事,传见童子并出题考较。他指着榕树出上联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生生不息”,童子对下联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代代传承”。官员大喜,便将桃园十二榕树命名为“生肖神树”。

  据了解,由于诸多条件限制,目前我省对于这片海底村庄的考研发掘几乎为零。海口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说,海底村庄是自然与人文景观二者并存与交叉的历史遗迹,充满了浓郁的神秘色彩,如果能把它的布局廓清,让古代的村庄、民居、古庙、墓葬等更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是国内独有的旅游资源。海底村庄遗址已被列入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名单,目前海口正加大整理海底村庄历史人文资源的力度。

  按照总规,海口将重点依托东寨港琼北地震遗址,打造海底村庄遗址系列旅游产品,结合红树半岛休闲(北)分区的滨海岸线资源,开发琼北地震、地质构造、东寨港发展、海底村庄遗址特征等系列科普知识介绍及海底遗址观光等旅游功能。

  红树林湿地公园:

  退养还林再现“海上田园”

  海南日报记者在总规中看到,海口将在整体推进东寨港区域红树林湿地公园建设基础上,结合生态修复区积极推进红树林湿地公园示范区的建设,其中将重点在三江水城休闲分区结合养殖水面的功能置换打造红树林湿地公园示范区,适当发展红树林垂钓等特色化渔家乐活动及红树林水上休闲运动。

  2014年3月31日,三江农场正式移交纳入海口市政府管理序列,同时移交的包括9466亩滩涂水产养殖区,这一片区将实施退养还林,规划建设为三江红树林湿地公园。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三江地区红树林周边的居民自古以来就有保护红树林生态的意识。在三江农场九队上山村柯连山家里,藏有一块古旧的《奉官立禁》石碑,这是古代当地官府与村民保护红树林的证据。据记载,立这碑的背景是“地陷”后“粮米无归”,要大家一起来种“茄椗”,“以扶村长久”。茄椗就是红树林,认为只有种红树林才能保障村庄的安宁。

  1970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围海造田行动毁去了三江人世代依存的红树林。在喇叭状东寨港的最底端,有一座大坝围住了近万亩土地,这里被称作“围海”。“1975年前,围海里全是红树林。1975年11月开始砍伐,到1976年2月,所有的树都砍光了。同时建起人造石坝防潮堤拦截海水。”管理局原局长助理李华亮说,当时发动了垦区15000多名干部职工的力量,分二期工程完成了这万亩围堰区。

  海口市选择在三江的这片围海退养还林,建设万亩红树林湿地公园,恰是让从上世纪70年代“向大海要生产力”填海造地而造成破坏的红树林走开发中保护的“轮回”之路。

  “三江红树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会是市民和游客旅游休闲的又一好去处。”石向荣说。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海口市三江湿地公园概念规划》已于2014年11月底选出优胜方案。按照规划,海口将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以红树林为主题,兼具咸淡水湿地景观,适度保留场地文化记忆,布局生态旅游项目,以项目促进分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环境建设,整体形成“海上田园”的形象目标。概念规划向社会公布后,海口市民亲切地将这个概念中的公园称为“第二个万绿园”,充满了期待。

  规划打造具有影响力的

  红树论坛

  1992年,东寨港红树林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其中东寨港红树林位居第四名。

  2006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全国示范保护区。

  2012年,东寨港红树林被《森林与人类》杂志评为中国最美20处森林之一。

  ……

  依托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国际盛誉,做为全省首府城市的海口,石向荣说,海口将规划打造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树论坛。

  拥有红树林植物19科35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品种的97%,鸟类204种、软体动物115种、鱼类119种、蟹类70多种、虾类40多种,……如今的东寨港红树林,是一处物种的基因和资源的宝库。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松说,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与保护区自成立以来注重资源培植工作密不可分。

  红树花开红艳艳。今年5月,精心培育在管理局苗圃里的红榄李开花了!2014年10月,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发布的《中国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调查报告》中记述,红榄李目前国内仅剩下14株,全部分布于海南省。陈松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为等这一朵红花开,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4名科研人员已等了两年。

  59岁的王式军是东寨港保护区管理局的老职工,他和红树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早些年跑遍全岛做红树林资源调查,后来工作重心放在了保护区红树林的栽培和管护上。近几年,看着红榄李数量逐年减少,老王萌发了培育红榄李的想法。他与同是科研与规划发展科科室的其他三名小伙子——林华文、冯尔辉、夏进川组成了“老少搭档”的四人团队,开始了红榄李的引种培育科研工作。

  红榄李的培育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8月,四人小组将第一次从三亚采回来的红榄李种子放在自家的阳台上进行培育,打算育出幼苗后再移植到户外。可是,半年时间过去了,撒下去的种子一点动静都没有,掘开培育箱里的土壤一看,种子已经腐烂生虫。转换培育思路,经过一番商量和思考后,“四人组”决定利用管理局的苗圃作为培育圃地。在使用之前,老王和三个小伙子先动手把苗圃改造了一番:整地作床时将牛粪、沙土、淤泥等混合在一起以增加土壤肥力;专门对土壤进行了消毒杀虫以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病虫害;还用塑料水管、铁丝网和纱网将苗圃围起来以防止螃蟹、老鼠等啃食红榄李。2014年6月,“四人组”将采集来的一千多颗种子播撒下去。此后,他们就像“保姆”一样精心地照料着这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8月底,在经历阳台失败实验大半年之后,在新种子播下一个多月后,土壤中终于冒出了第一棵绿芽!今年5月份,红榄李陆续开出了红花。这一科研成果填补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缺乏这一树种的空白。

  陈松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保护区管理局的科研人员已经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红树植物无瓣海桑、萌芽白骨壤、澳洲白骨壤、十雄角果木、红茄苳、拉关木、海桑、正红树、莲叶桐等十多个品种,并获得成功。

  享誉国内外的品牌、还有一批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在此基础上,石向荣说,海口将依托红树半岛休闲(北)分区,联动红树半岛休闲(南)分区,结合旅游服务设施开发,打造国际性红树论坛品牌。同时围绕红树论坛发展,海口还将积极推进红树林复育基地、红树林科研基地、红树林保护国际教育培训基地、红树林保护展示,以及自然滨海资源保护等系列功能及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我们将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旅游互动平台,将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资源优势,努力推动相关旅游项目的落地与建设,争取在三年内让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的建设初具规模。”石向荣说。

 

 

相关链接:

海口综合治理红树林环境 坚决取缔“三无”船只
海口市政府部署红树林景区迎国庆旅游环境综合治理
海口综合治理红树林环境 坚决取缔“三无”船只
 
(编辑:符德铭)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