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荆中进任判官
赵荆,字道授,出生儋州名门。至圣年间,宰相丁谓谪琼,路过儋州,进他家作客。丁乃北宋淳化三年登进士甲科,累官至工、刑、兵三部尚书、宰相,封晋国公。被贬后,感慨人生,专门从事浮屠因果之说的研究。因此,在赵荆家,为赵家择葬地,云日后必有登桂籍者。
传说,赵荆出生时,其父梦见一道人以手筒书“荆”字授之,因而取乳名为“荆”,字“道授”,意为道人所授。荆从小聪敏勤学,过目不忘,处处以能者为榜样。符确中进后,对他影响很大,提出“不如符公不为人”之誓言。
绍兴年间,赵荆参加会试,时乡人赠诗云:“黎婺山头碧玉簪,古来人物盛东南;春蚕食叶人千百,秋鹗凌云士十三。去日黄花董袖馥,归时绿柳映袍蓝;锦衣他日人争看,始信诗人不妄谈。”因当时琼贡院设科取士定额为十三名,而赵荆参加该科会试登了进士第。
到淳熙年间,赵荆官至朝奉郎、正六品官。后派任钦州(今广西钦州市)、高州(今广东高州市)判官,以廉洁干练著名,祀入乡贤之列。
陈适诚心待李光
陈适是陈中孚长子,陈庚为陈中孚次子。陈中孚本是万州人,宋时曾任昌化军知军,其次子陈庚随父居住儋州,十二岁时以万安户籍应试,中省解元,以举文学知万安县,后升昌化知军,在州城北里许建家居位,此间生下陈适,可见陈适是在儋州出生。陈适被儋州人乡荐临高慰,后升昌化知军,在城北构建坚白堂、涌月亭、秀香亭。由于陈适和父亲都有政声,时儋州的贤宦以“父子继美”称之。两人去世后都葬在儋州,儋州的陈族就有“继美堂”。从历史记载,及当时民众、官府均认定陈适是儋州人。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离开儋州整整五十年后,南宋的吏部尚书、参政知事(副相)、爱国将领李光贬居儋州。李光历有政声,因与胡金全友好,坚持抗金,秦桧怒之而遭陷。先贬广西藤州三年,再贬琼州住金粟庵五年后复贬儋州。李光贬儋时已是七十五岁的古稀老人,儿子李孟博在琼州刚病逝,总觉孤独寂寞,总是“尽日抄书”,或“闲步小桥东”。
李光来到儋州时,正值陈适任知军。陈适是位在当地有名的文人,政声很好。他在城北临江边的“坚白堂”,取“磨而不临,湿而不缁”之义。李光一到,他把李光安置在“坚白堂”,常邀请儋州的王霄、杜介之、许康民陪李光喝酒,谈诗论对。李光爱好书法,见到儋州人那么豪放,昔日的孤独之感一扫而光,天天为求字的儋州人挥毫,相当精神,大家建议把“坚白堂”改为“无倦斋”,请他重题名。不久,陈适又在家园北构建两间茅房供李光居住和办学用。李光取醉翁记“野茅发而幽香,花木秀而聚阴。”取名“秀香堂”。据史书记载,李光象当年苏东坡一样,在儋州办学堂,培养了一批学生,每月都有二三次同儋州秀才、学生饮酒作乐,对儋州的影响很大。
李光在儋州居住六年多。他的字流利畅洒,雄健有力。当时儋州郡城的亭台、楼阁、铺号多为他题光,还流传记叙、赞颂儋州风土人情、风物诗二十多首,这不能不归功于陈适的热情好客,尊重大文人。本人曾建议,能够把中和粮所划拨给东坡书院,在那里增建“李光纪念堂”、“符确纪念堂”,将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大事。
谢有奎献船护疆
谢有奎,宋末元初人。自小饱读诗书,熟练兵法。因元初取消科举考试,没有举人进士可考,但他是地方最有名望的文人,史书称他为儋州地方上层首领。
从族谱上查考,谢有奎乃晋代名相谢安的后裔。谢安的十九世孙谢麟迁福建蒲田。五季之末,谢麟裔孙谢对以盐官身份迁儋。当时的盐官身份迁儋有四人,因而立了盐田、盐场、场丁、盐灶(在光村)四盐村。谢对住盐场村,传有祠堂联:“盐车岂厄中途,万里益坚骑骥志;场屋终登高第,九霄大振凤麟才。”当时制盐很赚钱,按照“谢氏族训”:遵宗敬祖知根源,敬老尊贤育人才,孝敬堂上明礼义,夫妇互敬礼如宾,爱国爱家爱兄弟,团结乡里和睦邻,教子教孙知廉耻,培养子孙创业成,爱护螟蛉桃李继,发扬光大攀登名。”谢族很多子弟拜师求学,谢有奎就是其中之一。
宋末时,谢对公后人南晋公有五子:有龙、有兴、有奎、有通、有开。有龙留守在北岸的盐场,有兴迁新州再立盐场村,有奎迁何村(今称学村)办船队,有通无后,有开迁临高。有奎在学村,经常以苏东坡为谢氏族谱作序“览辈将相公侯,文人学士,奕世翩候,难更什数。……在国则彪炳汗青,在家则照耀谱乘。”自勉和鞭策子弟。到朝代变更时,他有私家大木船120艘,家兵1200多名,成为地方上层社会的首领。
元朝刚建立,决定对海南实行残暴的武力镇压。辛卯夏,由安抚使陈仲达统领,遣蒙古军二百,汉军六千,顺化新归附军五千征海南;继令副元帅王信伯率广西军一万四千协征。一岛四州,三州皆平,剿灭19峒,余626峒归降。当时谢有奎利用私家军治儋,不参与元兵作战,元兵也不犯儋境。上报朝廷,朝廷封有奎为南宁总管,统辖宜伦(儋州)、昌化、感恩三县。开始有奎负因不服,朝廷派定远大将军朱国宝奉诏到儋向有奎开示信义,讲明局势。有奎感悟,不仅以其部属归附朝廷,还招降南宁军的30峒首和三千户。
谢有奎接任南宁总管后,请立“黎兵万户府”,并任用一批峒首为百户、千户、万户,到处兴办学校。由于朝廷变更,常有倭寇扰侵沿海军民,他把私家船120艘献给国家组建水师,打起“保疆安民”旗号,多次歼灭扰儋的倭寇,朝廷又“授以沿海军民总管,佩金符”,成为水师名将。至正七年,朝廷下令征交趾(今越南北部),他率万余水军,分六队从儋营出发,又聘用一批熟悉交趾情况的回民作向导,很快平定了交趾,凯旋而归。因病卒于船上,葬在峨蔓岭守望祖国的海疆。随他征战的水军部分迁往田头,部分住高根、乾头,学村只留祖基址,树木郁郁葱葱。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