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南民间工美大师作品展,如同走进了荟萃海南民间工艺品的璀璨世界——海南根雕艺术品、海南椰雕艺术品、海南黎族织锦、海南黎族陶器等百余件海南民间工艺大师作品依次排列,精彩纷呈。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族民俗文化之瑰宝。特殊的地理和社会发展环境孕育了海南最具原生态、最为古朴和丰厚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民间美工传承人。
日前,由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牵头主办的海南民间工美大师作品展和首届海南民间工艺作品创意设计大赛在海口鼎臻古玩城闭幕。连日来,广大工美爱好者闻讯而来,欣赏十余位海南民间美工大师的百余件得意之作。
走进海南民间工美大师作品展,如同走进了荟萃海南民间工艺品的璀璨世界——海南根雕艺术品、海南椰雕艺术品、海南黎族织锦、海南黎族陶器等百余件海南民间工艺大师作品依次排列,精彩纷呈。
苗族发绣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局部苏建强/摄
人们在展厅的一角久久伫立、啧啧称奇。引他们驻足的,是由我省苗族发绣代表性传承人、五指山苗妹绣画艺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艺鸿带领11位同伴,用20个苗族姑娘的秀发,耗时1年绣成的长近10米、宽0.32米的《清明上河图》,其技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用头发绣成的?”“是的,用的是真正的苗族少女的发丝。”类似的对话此起彼伏,勾起了人们对苗族发绣这一古老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追问与向往。
精挑细选获一挽青丝
眉眼如画,被色彩鲜活的苗族传统服饰衬得愈发灵动。蒋艺鸿坐在绣架前穿针走线,远远看去就如同她的苗族发绣作品一般,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好一幅苗妹绣花图!在这喧闹浮躁的都市之中实在难寻。
熟识了才知,这样沉静的气质,与她多年来身体力行,醉心于苗族发绣传承与发展事业密切相关。面前那匹发丝密布的绸缎上,每一个针脚都记载着她的一次躬身、一次凝神、一次拉抻,分毫不可偏差。如此长久下来,静心,成了蒋艺鸿生活处事的常态。
但是,一旦放下绣针,谈起挚爱的苗族发绣,她神采飞扬的样子与刚刚的绣花苗妹判若两人。
“苗族发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堪称‘无字史书’,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折射出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过程,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和欣赏价值。”蒋艺鸿不无自豪。她告诉记者,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惯常以刺绣的方式记事记物,即取各种象形图案绣在衣帽等布匹和丝绸之上,故有“穿在身上的历史”之说。
最初,苗族发绣绣的只是简单的图案,其作用也仅仅是作为识别身份的符号,方便于分散生活在山上的族民,见面时判断对方是否为同族兄弟,增进感情。“当时,苗族先民们选用马尾作为材料,刺绣于自己纺织的土布上,颜色也只有马匹天然长成的黑白两种。”蒋艺鸿对苗族发绣的历史了若指掌,“后来,迁徙到海南岛的人们因为缺少马匹,开始改用更为柔软润泽的少女秀发替代马尾,并且渐成风尚。”
为什么只能选用少女的秀发进行创作?并非故弄玄虚。蒋艺鸿解释,人的毛发千年不腐,12岁至18岁之间的少女发丝柔软坚韧,更是如此。又因这些毛发大多没有
经过烫染和其他化学药品的伤害,散发着自然迷人的光泽,由从中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的发丝创作出来的作品鲜活透亮,可供传世。
再后来,苗族发绣这一门古老的东方艺术在海南苗族妇女的灵巧双手下,又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不仅改墨绣为彩绣,融画绣于一体,还变双钩为晕色,开发出了双面发绣和双面异色发绣等艺术形式,代代传承至今。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