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古老丝路,扬帆再远航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蔚林 刘梦晓 时间:2015-12-14 09:14:00 星期一

2015年4月,考古工作者打捞西沙群岛“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石构件。 曾瑾梁国庆 摄

  2015年5月,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出水石像表面附着物进行采样。记者 宋国强 摄

海上丝路线路图。

  12月9日,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海口启幕。本届论坛由海南省政府、国家文物局主办,海南省文体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系列活动之一。

  论坛期间,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英国、肯尼亚等国家及国内部分省份的代表争相发言,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交流探讨,纷纷向海南伸出了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橄榄枝。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2月9日,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海口启幕。难得冬日暖阳和煦,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复又重现往日的繁忙与荣光——四海宾客纷至沓来,汇集在南海之滨的美丽椰城,抚今追昔。

  海南在海上丝路“内联外引”

  “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形成时间最早、线路最长、连接国家最多、海上贸易和航海技术取得的成就影响最大的线路。”论坛中,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指出,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主要是通过海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与会嘉宾普遍认同,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区位独特、资源优渥。阎根齐研究认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上两条最主要的线路分别从海南岛的东边和西边通过,不仅如此,海南人曾经在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既是参与者又是推动者——

  如在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生活在海边的骆越人通过北部湾来到海南岛上居住生活,创造了深厚的海洋文化;三国至唐代,随着“广州通海夷道”的形成与开通,海南岛东部海域又成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宋元时期,海南岛的三亚、万州等地管辖着包括西沙和南沙群岛及海域,更是中央王朝赋予海南人的历史责任,从此肩负起了海上巡逻、救助、护送朝贡贸易的船只的义务;明清时期,海南岛不仅是广东的四大造船基地之一,海南商船还参与了新航线的开辟……

  “但我们也要看到,海南对外贸易的开展,同样离不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国家文物出入境审核海南管理处主任陈江也亮明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航线以及要冲地位的海南来说至关重要。他认为,自古以来,海南不仅是扼守于祖国南疆的军事要地,也是拥有着丰富热带、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的经济地区。

  但是,古代海南以滩涂之地为多,且开发较晚,因而米谷不足、地脊民贫,加之宋朝以后人口增加,粮食十分紧张,海南人大多只能以薯米为粥充饥,不得不长期依靠外来的援助,苦苦等候那一艘艘来自暹罗、越南地区的商船。苏轼在《记薯米》中就有记载:“南海以米为粮,几米之十六。今岁米皆不熟,民未至艰食者,以客舶方至而有米也。”

  有丰富的史料记载,古代海南贸易输入的主要是本地区比较稀缺的大米、面粉、瓷器、漆器等,但商贸往来日益密切,也带动了本地区的吉贝、沉香、槟榔、椰子、花梨木、玳瑁、小马、翠羽等的土产贸易输出。

  陈江说,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内联外引”作用,不仅能把本地区所需的产品引进来,同时也能把本地区所拥有的各种土产输出去。因此,海南绝不仅只是单纯作为来往贸易船只的中转、避风和补给地,而是始终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

  记者从论坛中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海南省文物局、省博物馆等单位通力合作,在海南组织了一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备受各界瞩目。

  今年4月,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用船舶——“中国考古01号”就是从海南启航,开展西沙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圆满完成了首次远海海域水下考古作业任务。返航时,考古工作队领队邓启江曾向记者介绍,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现存的大小石构件达274件,分为石像、石板、石条、石柱础、石柱、擂钵、石杵等七大类,还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遗存。这此考古作业基本确定,珊瑚岛一号沉船应该为一艘清代晚期用于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工作队还在甘泉岛遗址陆上考古调查中发现宋、明清、近代各时期遗存共17处,采集标本55件,为下一步远海海域水下考古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工作找到了方向。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长陆琼也在论坛中给海南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态度点赞:仅2015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海南省博物馆就联合启动了“环海南岛水下考古调查”和“海南岛伊斯兰墓葬遗迹调查”等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目前,相关成果已初步显现,将为今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两年,以海南省管辖海域出水的“华光礁1号”沉船及相关文物为主体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大海的方向》在国内外巡回展出,东盟各国代表亦对此表示极大关注。此番来琼,他们又参观了《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七省文物精品展》。

  “这些沉船和瓷器令人惊喜!”英国玛丽罗斯信托基金海上考古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多布斯在观展时表示,观众们如同经历了一段时光之旅,“很高兴海南为我们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这样的平台,贯穿古今、链接中外,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阎根齐补充,海南岛沿海城市和港口周边,海洋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如遍及海南岛沿海各市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三亚天涯海角的清代康熙年间的摩崖石刻“海判南天”、海口市建造于清光绪年间的秀英炮台,文昌市清澜港的两座炮台等。这些南海重要的文化遗产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在海南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也是发展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的优势资源。

  沿线各国携手合作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弘扬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离不开文化遗产的保护。”谈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山东省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与考古处处长王守功如是分析,目前我国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都与文化遗产相关,“可以说,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遗产的保护。”

  如何构建起科学成熟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两岸少数民族研究院副院长高泽强为代表的嘉宾指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相关各国共同来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同样的,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也应当由沿线国家携起手来,凝心聚力。

  那么,合作平台应在何处建立?海南会不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从古至今,不论从中国何处出发,南海都是中国船舶行进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当前海南省所管辖的南海岛屿、礁盘等浅水区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发掘数量为全国之冠。

  不仅如此,已在琼海市潭门镇选址奠基,准备开工建设的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毗邻而建、相辅相成。未来,它们一个发掘、研究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一个展示南海文化遗产,将成为国家文物局和海南省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一次强有力的合作。

  与会嘉宾在分析利弊后普遍认为,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仅成果斐然,而且前景可期。

  正因如此,论坛发布的《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倡议书》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将每两年举办1次,会址常设海南”,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大家愿意在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为沿线各国携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搭建广阔平台。

  “中国与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伙伴。跨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荣盛景,也把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海南省文体厅厅长丁晖承诺,“论坛将‘立足东盟,面向世界’,邀请水下考古、东南亚历史、中外交通、外交史等研究机构的中外专家学者,围绕海南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合作机制,进行系列专题研究,让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相关链接:

外媒:习主席南非双赢之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海上丝绸之路七省文物海南开展 展出各博物馆镇馆之宝
海口签约首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友好港 马来西亚巴生港与海口港缔结为友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