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琼台俊杰
邮痴苏大忠: 原地封里藏着20载集邮情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冯成驹 时间:2015-12-22 17:09:20 星期二

苏大忠在整理自己收藏的原地封。 李佳飞 摄

一聊起原地封,苏大忠就很开心。 李佳飞 摄

苏大忠收藏的原地封。李佳飞 摄

苏大忠的集邮杂志。 李佳飞 摄

  一枚、两枚、三枚……一百枚、两百枚、三百枚……从1993年5月9日收藏第一枚《第一届东亚运动会》首日实寄的原地封开始,不知不觉中,苏大忠集邮已经超过20年了。如今,苏大忠的原地封已经有近两千枚了。

  “原地封,让我享受着集邮的苦与乐。苦,赴原地寄封旅途劳累;乐,到原地邮局盖戳,实寄完成后,如释重负,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苏大忠说,原地封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尤其是精神上的愉悦:通过收藏原地封,可以知道邮票所表现的主题和所在地的关联性,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欣赏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了解到延绵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生时代结邮缘

  一走进海口市红旗镇红旗中学里苏大忠的宿舍,记者立刻被书架上摆满的有关集邮的书籍杂志所吸引,最底层特别显眼的是经过精心装订成册的《集邮》杂志,其中最早的《集邮》杂志是1980年的合订本。

  苏大忠是红旗中学一位普通的教师。当他拿出三个中型纸箱子时,记者看到箱子里的是他近6年来用原地封编组而成的专题邮集,每一部都是5框80页。分别是:《祝福祖国》、《血脉相连》、《多难兴邦》、《为你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心灵之旅——中国宗教文化艺术赏析》、《水》。细细说起这些“宝贝”时,他高兴得像个刚刚得到了压岁钱的孩子。

  “多数人开始集邮之路都是被美丽的邮票所吸引,我也不例外。”苏大忠坦言,小学时在作文选上看到介绍邮票的文章,有时候看到了信封上贴的花花绿绿的邮票,“当时就想,什么时候我自己才能拥有一些漂亮的邮票。”

  第一次真正理解原地封,是在上大学时。“在海南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前身)读书时,经常在阅览室看杂志,看到《集邮》上童国忠写的有关原地封的文章,才知道集邮还包括原地封,那是集票、封、戳为一体的好邮品。”苏大忠说,那是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原地封,但是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收藏原地封只好作罢。

  从海南师范学院毕业后,苏大忠回到红旗中学当了老师,工作安定有了着落,他就到邮局订阅了《中国集邮报》和《集邮》杂志,从中寻找收集新邮原地封的信息。

  2000年年末,苏大忠加入杭州魏国权创办的钱江潮原地封会,这是他收集原地封之路的“里程碑”。每当新邮发行几天后,他就会收到会员或者当地邮友代为办理的一枚枚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地封。除此以外,他也经常从一些民间邮刊中购买心仪的原地封,其中就有他最喜欢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小版票原地封和《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原地封。

  2010年元旦,苏大忠和王文博、王英等几位邮友还冒着倾盆大雨,赶到琼海阳江办理《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原地实寄首日封。每当有海南题材的邮票发行,他也竭尽全力为其他会员办理原地封。

  历经艰辛办首封

  随着收藏的原地封渐渐增多,他的苦恼也随之而来:如何把所收藏的原地封整理成一个个专题呢?2009年年初,通过钱江潮原地封会结识的太原邮友郝平给他订阅了当年的东联原地封研究会会刊《春申邮刊》。在《春申邮刊》上看到连续刊登的原地封邮集后,苏大忠萌生了编组原地封邮集的想法。

  “编组原地封邮集,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激发人内在的才能。”苏大忠说,每一枚原地封都来之不易,从选封、书写、贴票到最后盖戳实寄,办封是十分艰辛的,因为原地只有一处,时间只有一天,错过了这一天,原地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苏大忠说,每一枚原地封都凝聚着坚持不懈的辛劳,每一枚原地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采访中,他给记者讲述了《七连屿》办封的故事。

  2013年5月19日发行的《美丽中国》第一组1套6枚普通邮票,其中有一枚是《七连屿》,首发式在海口举行。听到这个消息,苏大忠兴奋不已。邮票发行三天前,他通过邮友向邮局预订了300枚《七连屿》邮票,准备到发行日领了邮票,贴在事先写好名址的信封上,盖戳寄出。

  “当时我准备要为会员寄200个封,自己制作一些,我一连两个晚上都在写封。”苏大忠说,临近发行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邮友来电话告知预订的邮票邮局无法买了。“这就意味着只能自己去邮局排队买票了,如果买不到邮票,首日就无法盖戳实寄。”

  首发日19日一大早,他就起床去赶最早的中巴车进城。“7点半终于赶到了海府路邮局排队。9点多,买足了200多枚《七连屿》邮票。”但此时他还不敢松口气:信封还没写完,邮票还没有撕成单枚,邮戳还没盖。

  11点,他急匆匆地赶去海口市人大会堂首发式现场,主要是想看看现场是否使用“海南三沙营业”日戳,到达那里后才知道没有使用。当时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在现场搭建的简易遮阳篷里写完了余下的信封,苏大忠又赶回海府路邮局贴邮票、盖邮票首发纪念戳和“海口海府路”日戳。

  “从邮局里走出来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中间吃过一次饭,没有休息。一路奔波,一路辛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苏大忠笑着说,幸好200多枚封终于首日实寄成功,“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天南海北情谊真

  原地封收藏与邮票收藏不同,原地封需要在原地邮局实寄,才能体现其收藏价值。因此,集全国各地邮友的力量办理原地封,是必要且可行的,毕竟一个人是无法在全国各地奔波实寄原地封的。

  在收藏原地封的过程中,苏大忠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邮友。长居海口的王文博、王英等都是他的好朋友;太原的郝平、北京的关德伟等外地邮友,也和他有多年的往来。

  “在海南集邮圈中,玩原地封的人非常少,苏大忠坚守原地封集邮文化,着实不易。他是从骨子里热爱原地封的,非常执着,原地封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王文博告诉记者,在海南集邮圈中,能够像苏大忠一样坚持玩原地封的人并不是很多,并且大家的方向往往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是搜集明信片,有的是搜集邮票,“各有各的玩法,但都热爱集邮文化,想坚守和保护海南的集邮文化”。

  作为钱江潮会的海南会员,只要有海南题材的邮票,苏大忠都会去为其他会员办理原地封。“2001年的《卷萼兜兰》、2002年的《临高灯塔》、2006年的《木栏头灯塔》、2008年的《海南博鳌》、2009年的《东坡书院》、2011年的《博鳌亚洲论坛10周年》等,都是我一个人去办理的。”他翻着一页页装帧好的邮集,对每一枚原地封的来龙去脉如数家珍。

  苏大忠说,是集邮这种爱好让天南海北的人“聚合”在了一起,虽然和钱江潮原地封会的很多邮友素未谋面,但是能感受到相互之间的诚心相待,“邮友之间的情谊是坦诚的,我和每一位联系过的钱江潮邮友都有一段故事,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每当回忆起这些集邮点点滴滴的往事,心中就充满了感动。”

 

 

相关链接:

董子健集邮电影节 青春三部曲再受肯定
集邮女神?扒陈妍希情史 与清纯外表反差大
蓝军新援泡上英超著名集邮女郎 私照美艳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