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五彩山兰永飘香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笑非 时间:2016-02-29 10:49:54 星期一

东方市江边乡一位在收割和捆绑山兰稻的黎族妇女。 陈耿 摄

一种杂交的山兰稻新品种。 省种子站供图

用山兰米制作的糍粑。 陈耿 摄

  在研究者的眼中,山兰稻并非只是一种旱稻那么简单:也许是世界唯一的山地旱稻、在海南土地上耕种了千年之久、越来越多的不同品种,山兰稻犹如一座稻米的宝库,被发掘出越来越多的价值。

  在普通人眼里,粗粮、富硒、口感棒、营养好,是健康生活的完美选择,可口的山兰酒更是有“琼浆玉液”的美誉。而传统的种植方式,也在人们“返璞归真”的追求中成了未来旅游的热点。

  山兰稻在海南,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从2015年6月开始,海南陷入数十年不遇的干旱之中,其中西部地区尤为严重,河流断流,水库干涸,在保障城市供水的前提下,大量农作物不得不作出牺牲,导致我省农业受到严重影响。

  但在11月,经历了严重干旱的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的山兰稻却如期收获,且产量可观。“耐旱是山兰的天性,试想一下,将山兰的耐旱与普通水稻相结合,杂交出一个耐旱水稻新品种,对于季节性缺水的地区来说,将是多么大的贡献!”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实际上确是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的方向。

  种子宝库

  “海南曾有超过100种的山兰种子被保存下来,而经过提纯后能够规模种植的是26种,剩下的七八十种难道就消失了?其实不然,许多没法种植的山兰都是一座种子的宝库。”提起山兰稻,海南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钟兆飞难掩兴奋。作为他的研究方向,几乎每一种山兰稻的特性他都能如数家珍:抗旱、出米率高、带有米香、五颜六色……通过杂交,越来越多的山兰新品种开始在实验室里出现。

  在海南本地,科研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解决我省西部地区干旱造成的水稻种植难题。“将山兰旱稻中的耐旱基因、抗病基因与高产水稻相结合,并推广种植,结合两种稻米的优势,带动农业发展。”

  而已经开展种植的山兰品种,甚至都走出了国门。

  在非洲国家科特迪瓦,来自海南的旱稻山兰成功地在非洲的海岸边生根发芽,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食物来源。“发展规模种植以外,我们还尝试了旱稻水田种植,产量还能够提升惊人的20%。”中国热带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尹明说。

  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从非洲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引进的旱稻品种,不断与我省土生土长的山地旱稻进行结合,培育出的“混血”山兰稻,展现出许多独特的性状。

  当科研成果推广用于种植,种植户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大利润空间的同时,消费者也能在市场上购买到更多的山兰稻商品。

  米族新贵

  山兰米究竟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大家都说不太清楚,但在尹明看来,山兰米的受欢迎,早在它出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千百年来,黎族人民所坚持的自然古法种植、自留谷种、确保谷种纯真优良的习惯,保持了山兰米原始的芬芳滋味及珍贵独特的营养物质。“而山兰稻较低的产量,以及难以大面积扩张的种植面积,注定它会是稀有品。”尹明说,经过海南大学、热科院等科研单位数年的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品种提纯,以培育出“五彩米”等特殊品种为目标,往精品商品发展。

  作为钻研山兰稻多年的学者,尹明也给山兰稻未来商品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山兰稻本身施药施肥很少,农药残留极低,这是古法种植带来的优势。”

  绿色、健康、有营养,是山兰米的特点,也正是许多人追求绿色食物的目标。“山兰米能卖出一斤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高价,说明市场是认可的。”尹明介绍到,甚至不少商家还开发出了面膜、香皂等产品。“用山兰米开发出这样的产品,已证明其超强的可塑性。”

  对于白沙青松乡拥处村的村民而言,从最初的无规模种植到成立山兰米合作社,由无序向模式化的跨越则为山兰稻的未来敲开了另一扇门。

  古法新种

  山兰稻的种植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种多了卖不掉,种少了效益低”,成了不少山兰稻种植户时常会面对的问题。

  在2013年,青松乡的山兰稻种植就曾遇到过滞销的状况,卖不掉的山兰米,被当地村民加工成了山兰酒,经济效益也削弱许多。“究其原因,酒香巷子深纵然是其中之一,但市场瞬息万变,村民往往很难把握。”青松乡拥处村委会主任吉亚才说。

  喜欢看报纸的吉亚才,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订单农业,对于山兰稻这样的作物而言,先卖后种不仅经济效益得到了保障,还有利于打造品牌知名度。这样的想法,也和尹明不谋而合:“种植面积小、产量不高,打造订单农业是合理的发展方向。”

  青松乡拥处村做出成立山兰稻合作社决定之时,省内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在文昌市潭牛镇,田野公园中平整出的一块块土地,被不少前来旅游的游客“认领”,只需交付一定费用,土地就将交给当地农户负责。施的是农家肥,用的是好菜种,完全传统的耕作方式避免了化肥带来的困扰,也是蔬菜绝对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无公害,同样用传统方式种植的山兰稻为何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呢?远在台湾的一位农民给海南山兰稻提供了生动的样本。

  在台湾宜兰县,放弃优渥生活的台北人赖青松选择回家种田。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他创造了新颖的“谷东俱乐部”模式,由“谷东”负责投资,赖青松负责种植,收获后再将纯天然的稻米送到“谷东”手中,避免了转基因大米带来的“恐慌”,用嘴原始的方式种植出大米,看似与现代农业发展有些格格不入,却也有着“返璞归真”般的从容。

  返璞归真,用来形容古法种植的山兰稻也是如此恰当,在产量和效益至上的农业发展方向里,山兰稻几千亩的面积和几百斤的亩产量显得略微有些“可怜”。

  但作为养育了海南人上千年的稻种,依旧会在浩浩荡荡的发展洪流里顽强挺立。

 

 

相关链接:

山兰稻
海南五指山尝试辣木与山兰稻套种成功

 

(编辑:吴茜)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